農民工結構之變背後:廣東經濟釀新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18 18:0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廣州8月18日電(蔡國兆、王厚啟)本省農民工快速上升、外省農民工緩慢下降、常住人口增速加快——在廣東人口結構出現全新變化的背後,廣東經濟體在長期演進過程中正在發生明顯變化。

    廣東省人社廳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3年間,廣東本省農民工由790萬人上升至1048萬人,年均增長64萬餘人。與此同時,外省農民工從1777萬人下降至1654萬人,年均減少30萬餘人。

    “廣東的城市化加速導致省內農民工數量的快速增長;珠三角轉型升級帶來對人口素質要求的提高,以及中西部經濟加快發展導致省外農民工數量的減少。”廣東省委黨校區域經濟研究專家陳鴻宇説。

    在“産業、勞動力雙轉移”、“粵東西北振興”戰略的帶動下,廣東相對不發達區域城市化呈現明顯加速趨勢。2008年至2013年,粵東西北地區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9.7%、13.1%和18%,增幅比珠三角地區分別高8.4個、1.8個和6.7個百分點。

    廣東省統計局綜合處處長王文森告訴記者,2010年到2013年,粵東與粵北城市化率每年以0.56%的速度增長,粵西地區達到0.93%。

    “粵東西北的高速增長奠定了當地城市化的基礎,這些區域常住人口的增幅較全省增幅要高。可以説,目前的廣東已經出現了粵東西北與珠三角攜手共進的態勢,‘雙引擎’格局基本確立。”陳鴻宇説。

    與此同時,廣東特別是珠三角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加快。目前,在珠三角各地的車間裏,裝卸、搬運、投料、燒焊、噴塗等工種應用“機器人”的面積正在迅速擴大。在廣東珠海格力電器的注塑廠內,一隻只機械手將成品放上傳送帶送到打包區,搬運機器人在廠房內穿梭運送各種貨物……注塑廠廠長成海良説,通過對機器人的使用和自動化的改造,人員從最初300多人減少到100多人,而生産效率卻提升了20%。

    這樣的企業在珠三角越來越多。今年以來,廣州、東莞、佛山、中山等地政府也紛紛出臺政策,推進“機器人換工人”。

    “在這樣的態勢下,廣東對人口結構的要求明顯提高。加上中西部崛起帶來的‘家門口就業’機會,省外農民工數量縮減勢在必然。”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院長蔡禾説。

    但外省農民工數量縮減勢頭並不意味著廣東作為中國製造業重鎮的吸引力有所減弱。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廣東常住人口在2005年末為9194萬人,2009年末為9638萬人,到了2013年末,增至10644萬人。

    “從增長400多萬到增長1000多萬,加速度是明顯的。珠三角並沒有褪色。”廣東省社科院廣東人口與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鄭梓楨説,在“機器換人”擺脫依賴廉價勞動力發展模式的同時,珠三角一些政府和企業也同步推進了“人的提升”和“人的均等化”。

    1995年,19歲的耿發旺從老家河南鄢陵縣一所職高畢業,成為格力電器下屬的篩選廠檢驗員。耿發旺的人生沿著兩條軌跡上升,一是知識水平,從職高到大專到本科,再到碩士在讀;二是崗位,從檢驗員到機修工到機修主管再到技術講師。

    這一過程中,耿發旺得到了公司和政府的教育費用補助。“廣東對農民工的培訓補助力度越來越大。2009年,率先在全國推出農民工普惠式培訓計劃;2014年5月起,又開始實施不分戶籍、終身補貼的均等化勞動力技能培訓制度,幫助農民工加快轉型為現代産業工人。這些措施對於強化珠三角吸引力起到了積極作用。”鄭梓楨説。

    “近年來,廣東力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這一製造重鎮的吸引力不止于經濟,而增添了更多人文色彩。”蔡禾説。

責任編輯: 劉笑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