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津冀雙邊協議看三地協同“路線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26 10:3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走向深度融合
——從京津冀雙邊協議看三地協同“路線圖”

    新華社天津8月26日電(記者 李鯤)隨著天津市與河北省負責人24日簽署兩地協同發展的五項合作框架協議及備忘錄,京津冀三地雙邊合作框架協議初步搭建完成,深度對接的協同發展“路線圖”逐漸清晰。

    交通市場一體互聯

    梳理京津、京冀、津冀雙邊協議可以發現,無一例外都有推進市場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和推進交通一體化合作備忘錄。

    “市場一體化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而交通的一體化則是整個協同發展的基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胡序威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就是要通過交通、市場等重要方面的一體化打破地區行政邊界,實現共贏。

    根據交通一體化合作備忘錄,京津冀將共同推進京唐客專、京津高鐵二線項目規劃建設,聯合成立軌道交通一體化投融資平臺,推進京秦高速、唐廊高速、津石高速建設,加快一批幹線公路“斷頭路”“瓶頸路”建設,促進機場合作發展。

    同時,京津還將逐步實現兩地港站信息、車貨信息等互聯互通及貨物運輸的無縫銜接,推進京津毗鄰地區道路客運班線公交化運營;津冀將建立集裝箱信息共享機制,共同推進航運公司在兩地港口直靠直裝,推進輕軌、城際鐵路和市郊鐵路等多種形式解決天津與河北周邊地區的快速連通問題。

    市場要素對接對流也是三地雙邊合作的重點。津冀提出,推進區域金融一體化、科技創新一體化、人力資源市場一體化、旅遊市場一體化、口岸一體化、市場環境一體化建設等,實現金融信息共享、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專業技術職稱互通互認、高端人才資源共享、旅遊市場互動、一體化通關通檢,清理和廢除不適應市場資源配置要求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産業發展錯位互補

    長期以來,京津冀三地産業結構自成體系、自我封閉和産業同構現象突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産業轉移與承接備受關注。

    在三地的雙邊協議中,有若干協議專門針對某些合作項目或者合作示範園區,如京津之間的《共同推進天津未來科技城合作示範區建設框架協議》《共建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框架協議》;京冀之間的《共同打造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框架協議》《共建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協議》《共同推進中關村與河北科技園區合作協議》;津冀之間的《共同打造(涉縣·天鐵)循環經濟産業示範區框架協議》。

    透過這些協議可以發現,京津作為兩大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直轄市,其合作更多地集中在科技創新轉化領域,津冀的産業合作著眼傳統産業的優化升級,而京冀的産業合作較為廣泛。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劉剛表示,三地産業合作體現根據自身發展階段的不同分工:北京研發、天津轉化、河北配套,錯位發展十分重要。

    同時,津冀之間長期存在的港口競爭大於合作的問題也被提上解決日程。根據津冀簽訂的協議,天津港發展定位於強化綜合性樞紐和集裝箱幹線港地位,而河北港口建設著眼于成為國際能源大港,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資運輸為重點。

    生態環境聯防互惠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發生在三地霧霾嚴重的初春,能夠借一體化打造優質的生態環境是三地百姓的共同期待。在三地雙邊協議中,生態環境聯防聯控也成為合作重點。

    翻看三地合作協議,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水污染綜合防治都將在以往的基礎上加強,而在線監測、脫硫脫硝、循環經濟等科技合作將進一步強化。三地雙邊將在清潔能源項目上開展更深層次的交流:例如,京津將統一機動車油品標準、加快淘汰黃標車,推廣新能源汽車;津冀將協同研究部署冀北清潔電力,與天津電網深化合作,統籌安排天津與周邊地區的煤改氣供應等。

    天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表示,京津冀的生態環境問題已到了難以承受的程度,而環境的共享和流動性將倒逼三地政府加強合作。

    三地還將在生態保護上建立長效機制,京津、津冀將成立環保合作小組,組長由分管副市長、副省長擔任,建立與河北的對口幫扶機制,共同完成生態保護的重任。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