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三峽庫區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林暉、陳翰哲)近日,國務院印發《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合作規劃(2014-2020年)》,對新時期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工作進行全面部署》。針對《規劃》有關問題,國務院三峽辦經濟技術合作司負責人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 三峽百萬移民轉入安穩致富新階段 問: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如何? 答:自1992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開展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工作的重大決策以來,三峽庫區城鄉面貌和居民生活水平發生了根本性變化。2012年,三峽庫區地區生産總值4986億元,人均29583元。扣除物價因素,分別比1992年增長了15.9倍和14.7倍。 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工作為庫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2008年至2012年,為三峽庫區引進資金總額1049億元,其中社會公益類項目資金23億元、經濟建設類項目資金1026億元。庫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百萬移民已從搬遷安置轉入安穩致富新階段。 問:為什麼要繼續開展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工作? 答:當前,三峽庫區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作為我國歷史上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整體偏低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變。 庫區的穩定和發展,既需要當地廣大幹部群眾的自身努力和艱苦奮鬥,也需要國家部委及有關地方、單位的繼續支持和幫助。繼續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將有利於加快庫區移民安穩致富,增強庫區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促進庫區和諧穩定;有利於加強庫區生態環境保護,保障三峽水庫水資源安全;有利於探索建立新型區域合作關係,對口支援雙方攜手共促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傳承全國一盤棋的優良傳統,弘揚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5方面著力支持庫區發展 問:規劃從哪些方面重點支持庫區經濟社會建設? 答:規劃具體提出了5方面19條政策措施。 一是支持引導産業發展。支持庫區發展生態農業、旅遊業、商貿物流業,搭建製造業合作平臺。 二是推進移民小區幫扶和農村扶貧開發。實施移民小區幫扶政策,重點支持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致富帶頭人創業,廣泛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庫區農村扶貧開發。 三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繼續支持庫區基礎教育,支持庫區提升職業教育水平,加大對庫區醫療衛生支持力度,支持庫區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發展,支持庫區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四是強化就業培訓服務。支持庫區強化就業培訓,提高就業服務能力,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合作。 五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支持庫區水環境保護,支持三峽生態屏障區建設,探索生態環境保護的合作新模式。 問:與以往相比,規劃呈現哪些新特點? 答:一是創新模式,強調對口支援雙方合作。新一輪對口支援工作繼續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思路,更加注重合作開發,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二是完善機制,強調對口支援合作與移民扶貧開發相結合。引導對口支援合作工作更加注重向移民小區和貧困移民人口傾斜,推進對口支援與扶貧開發聯動發展。動員社會力量,以移民貧困村、貧困戶和城鎮移民小區為重點,明確幫扶對象,開展定點幫扶。 三是以人為本,強調移民就業和創業能力建設。規劃強調移民就業、創業培訓,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逐步實現庫區勞動力向區外轉移,特別是向對口支援省(區、市)轉移。這不僅可以使對口支援與合作雙方受益,也有利於緩解庫區人多地少、環境承載壓力大的基礎性矛盾。 四是拓寬領域,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峽庫區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淡水資源地,規劃強調舉全國之力共同做好庫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對口支援省(區、市)發揮積極作用,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永續利用。 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問:哪些地區將從規劃中受益? 答:規劃受援方包括三峽庫區19個縣(區),即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秭歸縣、興山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重慶市巫山縣、巫溪縣、奉節縣、雲陽縣、萬州區、開縣、忠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豐都縣、涪陵區、武隆縣、長壽區、渝北區、巴南區、江津區。支援方包括21個省(區、市)、10個大城市,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 問:規劃制定了什麼樣的目標? 答:通過規劃實施,努力使庫區群眾基本生活有著落、勞動就業有保障、脫貧致富有盼頭,同心同德建設和諧穩定的新庫區。到2020年,支持每個區縣至少形成1至2個特色産業,明顯提升庫區生態農業、旅遊業、商貿物流業等産業的競爭力;對口支援雙方政府積極組織勞務合作,基本消除移民家庭零就業現象;努力使庫區自我發展能力顯著提高,公共服務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