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健康保險應該成為民生保障網的重要支撐,與基本醫保形成合力,提升民眾的健康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7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採取五大措施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助力醫改、提高群眾醫療保障水平。 會議認為,深化醫改要政府和市場“兩手並用”。用改革的辦法調動社會力量,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保形成合力,有助於提高群眾醫療保障水平、滿足多層次健康需求,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民生改善。 會議確定,一要全面推進商業保險機構受託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從城鎮居民醫保基金、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或額度作為保險資金,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提高大病患者醫療報銷比例。目前這項制度試點已取得成效,要抓緊向全國推開。二要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引入競爭機制,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各類醫療保險經辦服務。鼓勵醫療機構成為商業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降低不合理醫療費用支出。三要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産品,開發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等的保險産品。加快發展醫療責任等執業保險,提高覆蓋面。四要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企業為職工支付補充醫療保險費的企業所得稅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健康保險公司,支持商業保險機構新辦醫療、社區養老、體檢等機構。五要加強監管,規範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秩序,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有序競爭。 此前,國務院剛剛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提升社會安全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意見指出,“構築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鼓勵保險公司大力開發各類醫療、疾病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産品,並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 專家指出,商業健康保險迎來了政策“窗口期”,必將釋放巨大的市場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選擇,這也是惠民生、促消費和調結構的重要抓手。 商業健康保險在一定程度上説比社會醫療保險有優勢,有特點。商業健康保險保障水平較高,可以滿足追求好品質生活的投保人;另外,醫療保險種類豐富、功能多樣,通過設計不同的費率、不同的産品,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目前商業健康保險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中央財大金融學院教授賀強表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採取五大舉措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可謂針對性、操作性極強。預計大病醫保支持、稅延政策、健康險稅收優惠、保險發展養老健康産業用地保障及農險財政補貼等將加速落地。這將促進各家保險公司開發出更多保障類産品,回歸保障本源,惠及民生。預期醫療健康險將迎來政策和行業的雙向利好,也將是未來保費收入的重要增量。 從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現狀看,社會公眾有需求,但産品和服務跟不上,有調查顯示,八成受訪者認為需要商業健康保險,但六成受訪者認為現有産品無法滿足需要。 這就需要保險公司在産品設計和服務上進行創新和規範。而對於監管來説,應當進一步加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督促商業機構推出“陽光保險”,加強條款解讀,消除消費者對保險的片面認識和誤區;另外要繼續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産品,加強創新,為公眾提供更多實用的險種;最後要加強監管,規範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秩序,剷除“忽悠”消費者的“陷阱”和“玄機”,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投保,安安心心受保。 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各商業保險公司持續在此領域深耕和發力。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健康險保費收入佔比從年初的7.3%提升至11.4%,達到歷史新高,而業務的激增也顯示出市場需求的張力。目前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諧健康、崑崙健康等在內的保險公司推出的健康保險産品達到上千種,包括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等。 儘管增幅較大,但健康險在整體保費中佔比依然偏小。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我國健康險較壽險發展嚴重滯後,其佔比通常在12%以下。數據顯示,在健康險中,純粹的商業醫療保險只有10億-12億元的規模。 對此,平安健康董事長陸敏直言,“比照發達國家健康險佔到壽險30%的一般規模,國內壽險規模如能達到1萬億元,健康險也有3000億元規模。” 商業健康保險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已經到來。在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陸敏稱,“面對這樣一個市場規模,未來肯定有幾家主要的保險提供商去做,但目前真正做這一塊的太少。” 國務院常務會議吹響了商業健康保險大發展的號角。陸敏表示,健康險行業在中國尚屬“朝陽行業”,“雖然艱難,但目前是中國健康險市場的‘低窪地’,未來潛力巨大。”(鄒光祥)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