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簡政放權算筆經濟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04 08:53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字體: 打印本頁

    簡政放權是本屆政府的頭等大事,其最主要的舉措是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迄今為止,本屆政府持續發力,逐批取消、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已達463項。顯然,政府在簡政放權上動了真格。那麼這些簡政放權的舉措,釋放的改革紅利到底有多大?

    公眾印象最深的是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據統計,改革後,今年3月至6月,全國新登記企業126.93萬戶,同比增長66.9%;新增註冊資本6.54萬億元,同比增長56.9%。有關部門估計,一個存活下來的新增小微企業,大約能創造5~6個就業崗位。

    不久前,國家行政學院對國務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第三方評估。參與評估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滿傳印象最深的是“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試點項目”,他們在調研中發現,試點項目實施後,僅河南的5家企業,每年就可減少成本約9億元。

    説到簡政放權給經濟帶來的活力,評估組成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佔斌一口氣列出了一組數據:企業“走出去”中方投資10億美元以下項目核準取消(涉及國家或地區敏感行業的項目除外),這一項目2013年涉及發改委系統核準非金融類大型境外直接投資項目347個,中方投資額1174.3億元。核準改為備案後,大大提升企業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取消基礎電信和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備案核準,涉及1800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受益面較大。而取消保險評估從業人員核準,使該行業300多家機構和7萬多從業人員受益,對激發金融市場活力作用明顯。

    在他看來,簡政放權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市場,對政府權力做減法,對市場活力做加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府向市場亂伸手,有利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微觀層面增強了企業投資的自主性,激發了群眾包括大學生創業創新的積極性。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問卷分析顯示,2013年以來,大學生創業的企業中,約85%在第三産業,75%位於地級市和縣及以下地區。這表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有利於大學生創業就業,也有利於調整産業結構。

    “雖然很多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後,給經濟發展、百姓生活便利帶來的影響很難用具體的數字來表示,但簡政放權的確讓市場釋放出巨大的活力。”張佔斌説,從歷史經驗來看,政府主導的經濟是審批經濟,審批多的地方,問題就多。通過簡政放權,把該給市場的權利給市場,讓市場起決定作用,經濟就能釋放出活力,就能可持續發展。(記者 潘圓)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