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 體育産業鬆綁潛力巨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06 11:15 來源: 中國經濟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上官澈認為,體育産業的改革,立足於滿足普通民眾運動健身的需求,將形成巨大的社會效益,同時又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資料圖片:近日,廣東全民健身日活動現場。(來源:CFP視覺中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本次常務會議,給體育産業的深化改革吹響了號角。簡政放權,將給體育産業不斷鬆綁,進而釋放出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

    在我國,“體育産業”的概念似乎更多地出現在奧運會、全運會等各種高端大氣的國內外大型賽事上,表現為各地舉辦了多少重量級比賽,體育健將拿了多少金牌,離普通人的生活好像很遙遠。實則不然。人們對體育運動、鍛鍊健身的需求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君不見廣場舞大媽屢上新聞頭條,公園綠地人滿為患。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體育運動的需求卻常常遭遇“健身無館、運動無門”的尷尬,甚至有時候連正處於生長期的學生的正常體育運動場所都得不到保障。日前,浙江台州的一所小學,竟將操場修到了樓頂上,製造了“獨特的”空中跑道奇景,引發巨大爭議的背後,是群眾缺乏運動場地的無奈現實。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從三方面具體提出了改革體育産業的措施。一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放寬賽事轉播權限制,最大限度為企業“鬆綁”。姚明就曾吐槽,要想辦一個簡單的街頭3人球賽都得經過審批。下放賽事審批權限,將激發民間資本參與舉辦體育比賽的熱情;轉播權的出售,也可以帶來充分的市場競爭,這些都會帶來很大的商業效應。

    二要盤活、用好現有體育設施,積極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在更好服務群眾的同時提高自我運營能力。很多學校的場地對放假期間的學生都不予開放,更別提公眾了。而城市裏的體育場館,很多都建立在市中心,供給重要比賽使用,不僅利用率低,也不能滿足廣大普通民眾的健身需要。因此,盤活現有體育資源很有必要。隨著財稅、價格、規劃、土地等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政府的體育設施管理者將更多地向服務提供者轉型,這不僅有利於城市建設,便於引入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興辦體育場館,還有助於更好地統籌財政資金。

    三要優化市場環境,支持體育企業成長壯大。我國現在體育産業的專業人才十分缺乏。體育企業的發展,不僅有利於強健人民體魄,而且有助於拉動相關消費産業,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增長。

    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部署,為體育産業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立足於滿足普通民眾運動健身的需求,將形成巨大的社會效益,同時又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美國,體育産業可以佔到GDP的3%-7%,産值甚至是汽車工業的兩倍和電影産業的七倍,近期年産值接近4500億美元。而十幾億人口的中國,體育産業年産值僅僅在3000億元人民幣左右。如此看來,簡政放權鬆綁後的中國體育産業發展潛力相當巨大,甚至有可能成為新一輪GDP高速增長的助推器。(中國經濟網 上官澈)

責任編輯: 李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