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09 14:5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29年間,廣西上林縣西燕鎮大龍洞村內澤莊刁望教學點的石蘭松一直身兼老師及船夫的工作,只是送孩子們上學的手搖船已變成了如今的機電船。上圖為石蘭松老師開著機電船送孩子(5月6日攝),下圖為曾經使用的小木船(2010年9月7日攝)。在廣西偏遠山區,有很多教學點只有一名老師、十幾個甚至幾個學生。這些小小的教學點承載了大山的希望和孩子們的未來。這裡的老師,有花甲老人,也有“90後”;有的剛剛遠離城市立志紮根山區,有的已堅守山村數十年。他們既是老師,也是家長。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忍受孤獨和寂寞,默默奉獻。廣西近年來採取多項舉措,不斷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從2014年起,廣西將多渠道擴充教師隊伍,招錄2萬名特崗教師到農村任教,為村小特別是教學點培養教師8000名。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融安縣東起鄉長豐村小學教師李朝文和全體學生在操場上,準備上體育課(6月12日攝)。56歲的李朝文是長豐村小學唯一的老師。1986年,他去家訪途中不慎摔傷左腿留下殘疾。近30年來,李朝文靠著一條腿撐起這所“微小學”。長豐村小學曾有學前班至六年級,師生200多人。“打工潮”帶走了村周邊年輕人和他們的子女,四到六年級的孩子集中到鄉中心校讀書,長豐村小學如今只有一至三年級共9名學生。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勇村弄頂教學點教師韋鳳花照料孩子們在教室裏睡覺(6月17日攝)。今年44歲的韋鳳花之前做了20多年的代課老師,2013年通過考試成為一名正式教師,來到弄頂教學點任教。因教學點距離最近的村民家也有一段距離,沒有燈火和喧囂,靜得有些可怕,幾名學生會在晚上到教室裏睡覺,陪伴韋鳳花老師。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融安縣大坡鄉同仕村山莊小學教師羅崇林在輔導孩子們學習(2月18日攝)。山莊小學建於1977年,目前有8名學生。羅崇林老師已經堅守在教學點29年,他説,如果沒有這個教學點,孩子們需要到7公里外的村小讀書。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淩雲縣伶站瑤族鄉浩坤村三合小學教師莫萬能和學生合影(4月21日攝)。60歲的莫萬能已有36年教齡,後30年一直在三合小學。因當年填報年齡檔案時,出生年份寫的是1956年,所以,實際已到退休年齡的莫萬能還要繼續教書兩年。三合小學曾是一所完小,如今只有一二年級共17名學生。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魚洞村牛洞教學點教師唐紫夏放學後在宿舍裏歇息(9月3日攝)。2013年,唐紫夏通過考試成為一名特崗教師,來到牛洞教學點任教。由於學生多為留守兒童,28歲的唐紫夏既當老師又當孩子們的“媽媽”。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教師盧家宏給僅有的兩名學生上課(9月4日攝)。1976年,盧家宏高中畢業後到大源村中心小學,成為一名鄉村教師。1982年,苦馬田教學點缺老師,他主動要求來任教,從此就再沒離開過。新華社發(王滋創 攝)

    廣西全州縣白寶鄉北山村小學教師唐廣芳在教學生讀拼音(9月5日攝)。1986年,唐廣芳接過父親的教鞭,在北山村小學開始教師生涯。1995年暑假,一次意外觸電讓他失去了右臂。唐廣芳努力用一隻胳膊去做別人兩隻胳膊做的事情。近日,他被當地教育部門評為“最美鄉村教師”。新華社發(王滋創 攝)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勇村弄為教學點教師韋春麗提著新課本行走在前往教學點的山路上,遇到下山迎接她的幾名學生(9月4日攝)。今年42歲的韋春麗之前做了20多年的代課老師,2013年通過考試成為一名正式教師,來到位於偏遠山弄的弄為教學點任教。每個星期天下午,她從家裏乘坐3個小時的班車來到弄勇村的公路邊,在朋友家借宿一夜,星期一一早騎摩托車到弄勇村小學,請村小的同事騎車送她到山腳下,再爬山近1個小時才能趕到學校。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魚洞村龍花教學點教師韋尚良和學生們在一起(9月3日攝)。2013年,出生於1992年的韋尚良大學畢業後,原本已在城市找到工作,但父母希望他能回到縣裏,於是他選擇報考特崗教師,來到位於深山裏的龍花教學點任教,目前教學點有30名學生。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