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標準化工作對整個産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也是國內外關注的熱點。記者就電動汽車標準化有關情況,採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張相木。 我國電動汽車標準體系目前處於什麼狀態,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具有哪些意義? 電動汽車正處於研發、試點示範向大規模推廣的關鍵過渡期,整個過程發展的很快,國家層面也不斷的完善相關政策和管理體系,以加快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這些都需要技術標準作為支撐。自200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以來,我們即會同國標委、科技部、能源局等部委,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電動汽車標準體系規劃文件,如《電動汽車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電動汽車充電技術及設施標準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戰略性新興産業標準化發展規劃》等,完善了標準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在頂層設計的指導下,我們按步驟、分重點加快標準制定工作,目前我國已正式發佈75項電動汽車標準,涵蓋電動汽車基礎通用、整車、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總成、基礎設施、充電接口和通訊協議等各個領域,明確了電動汽車的分類和定義、動力性經濟性安全性的測試方法和技術要求,規定了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條件,規範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統一了車與設施之間的充電接口和通訊協議。可以説目前我國電動汽車標準體系已初步建立,對規範我國電動汽車産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標準出臺後,對新能源汽車的行業管理起到了哪些具體的支撐作用? 首先《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規則》引用了整車、電池、電機等22項電動汽車標準,做為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的技術支撐和依據。其次,電動汽車標準,尤其是測試方法類標準,在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國家補貼政策、863課題和創新工程的立項和驗收中統一了測試基準。另外,在新能源汽車車船稅優惠、車購稅免徵政策中,也都直接用電動汽車標準作為審核産品是否滿足鼓勵政策要求的依據。在支撐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管理中,標準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電動汽車標準在國際上處於什麼地位? 跟國外比,我國電動汽車標準基本處於國際前列,且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國外有的標準,我們都有,有些標準我們要求更嚴、更細、更全。比如在電池方面,國外只規定電池系統的安全保護功能,對電池單體和模塊沒有安全要求,而我國大部分企業和專家都認為安全的電池單體和模塊是組成安全的電池系統、最終保證整車安全的基礎,因此我國的安全標準體系中,從電池單體、電池模塊、電池系統等級別都提出了既科學合理、又比較嚴格的安全要求。 在整車層面,模擬經常發生的洗車、暴雨、道路積水等情況,提出了整車防水安全要求,模擬上述情況,檢驗整車是否出現漏電等安全隱患,保證用戶的安全。 在整車性能指標方面,我國也比歐美國家提出了更詳細的要求,比如我們的純電動乘用車提出了最高車速不低於80km/h、續駛里程不低於80km的要求,這些對於保證電動汽車的節能減排效果、提高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我國在電動汽車電池規格尺寸、高壓部件電壓等級、換電站、電池管理系統、驅動電機等方面有30多項標準在國際上都是開創性的,我國這些標準的制定出臺後,引起了全球汽車行業的關注,並開始了相關國際標準的立項和制定。 廣大消費者可能都知道電動汽車充電接口標準,除此之外,應該還有很多其他重要標準,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電動汽車充電接口確實非常重要,産業界、行業專家、媒體也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實際上除此之外,電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安全標準,如防觸電漏電保護、碰撞後的安全要求等,整車性能指標標準,如最低續駛里程、能耗、加速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排放標準等等,也都非常重要。 例如GB/T18384《電動汽車安全要求》系列標準規定了電動汽車的電氣安全要求,包括車載儲能裝置、功能安全和故障防護、人員觸電防護;GB/T28382《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規定了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最高車速等關鍵性能指標。正在報批的《電動汽車碰撞後安全要求》規定了電動汽車發生碰撞事故後,整車及電池需要滿足的安全要求,確保人員不能發生觸電危險,並可以安全逃生。 我國電動汽車標準化後續主要工作還有哪些? 和傳統汽車相比,全球在電動汽車的研發、示範和推廣方面的數據積累還比較缺乏。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電動汽車標準化採取的主要策略是先解決有無、後逐步完善。“先解決有無”就是基於前期研究成果,儘量借鑒國內外傳統汽車、電力電工等相關行業的工程經驗、現有標準的基礎上,儘快建立電動汽車標準體系;“後逐步完善”就是在標準發佈實施後,從行業及時調研總結標準實施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及時對標準進行修訂完善。 目前我國正在制修訂的電動汽車標準還有77項,其中現有標準修訂16項,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運營、電池回收利用等新標準制定61項。這些標準中,目前已完成報批稿23項,不久將批准發佈。另外我們將加快電動汽車典型工況等基礎性標準的研究制定,加快標準化人才培養、引導行業加強基礎數據積累、進一步提高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力度和成效。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