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仁川9月23日電(記者 林德韌、張青)近期,劉翔結婚了,李娜退役了,兩大巨星一個距離競技場漸漸遠去,另一個乾脆選擇“歸隱山林”。在這兩個新聞的熱度消散過後,人們突然發現,中國體育的“全民偶像”越來越少了。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而無奈的問題,或許李娜的退役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終結,翻遍新聞的各個角落,三大球滑坡、網球“金花一代”老去,田徑小將尚未成熟,乒乓球、羽毛球的大腕似乎少些國際影響力。算來算去,似乎只有游泳的孫楊尚可達到“全民偶像”的標準,當下的亞運會除了游泳比賽,能讓中國觀眾興奮起來的其他賽事已然不多。 由於體育在提振國民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方面的特殊作用,中國在各個時代都擁有著“全民偶像”運動員。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不久,陳鏡開在1956年刷新的世界紀錄和容國團在1959年奪得的世界冠軍,增強了華夏兒女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一聲槍響,為中國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歸國之後,許海峰受到了民族英雄般的歡迎。五連冠的中國女排所向披靡,李寧在世界大賽上屢屢摘金奪銀,他們也都成為那個時代的全民偶像,他們的比賽可以萬人空巷,他們的勝利可以傳揚四方。 進入21世紀,姚明、劉翔、李娜先後崛起,成為中國的體育標桿。姚明在2003年以“狀元”身份登陸世界籃壇最高殿堂——美國NBA,並成為聯盟中鐵打不動的全明星球員;劉翔勇奪雅典奧運會冠軍,填補了黃種人在短距離徑賽上的空白,並刷新世界紀錄;李娜兩奪大滿貫,世界排名高達第二位,成為女子網球協會(WTA)歷史上成績最好的亞洲人。這一代的“全民偶像”擁有著許多共同的特質:歐美人主導的世界主流項目、成績優異、國際承認。 其實,從容國團到李娜,“全民偶像”的評價標準經歷了諸多變遷,人們認可“偶像”的標準也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苛刻。容國團的時代,只要是世界冠軍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到了許海峰,非奧項目開始慢慢淡出視線,奧運冠軍受到追捧;隨著奧運冠軍數量的不斷增加,人們仿佛對以往耳熟能詳的奧運會“英雄”們也開始審美疲勞,於是“在西方人的地盤上比西方人玩得好”成為新的標桿,姚明、劉翔、李娜達到了這個標桿,而現在是孫楊。 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視野大大開闊,在人們的審美標準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全民偶像”的尋找也愈發睏難起來。 以往稱霸亞洲的男籃凋零了,中國也再沒有球員在NBA效力;劉翔的師弟們各有所長,但在國際上並沒有達到劉翔的高度,仍需磨煉;李娜退役後中國網球女單已經沒有了世界排名前十的選手。他們的偶像之路有明顯的時代烙印,都是成長于舉國體制,成名于國際賽場,在省隊、國家隊的嚴格淘汰中生存、練就紮實的基本功,然後在國際大舞臺上闖出一片天地。 檯球的丁俊暉、高爾夫的關天朗等確實依靠“家庭作坊”似的個體培養而成名,但距離“全民偶像”的概念,依然相差很遠。 但願在孫楊退役之前,中國體育會誕生下一個、或者幾個、甚至一批新的“全民偶像”。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