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大市場 促進新融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26 08:42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形成大市場 促進新融合
——訪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9月25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發佈。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對於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將起到怎樣的作用?如何真正打破區域規劃“一畝三分地”思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的採訪。

    記者:您認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於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具有怎樣的戰略意義?

    劉元春: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要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就必須要有更高級別的形態、更有力的抓手來推動區域的整合發展。

    長江經濟帶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意見》的實施,有利於將整個經濟帶更好地串聯起來,增強要素整合能力,形成大市場,促進區域發展的新融合,適應了中國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的方向,也是宏觀經濟政策的一項重要創新。

    記者:《意見》提出,要培育形成具有國際水平的産業集群。目前,我國增強長江經濟帶産業競爭力的優勢條件主要有哪些?

    劉元春:依託黃金水道這一重要抓手,推動各個區域進行科學有效的佈局,可以將每個地區的比較優勢快速轉化為整個經濟帶的整體優勢。

    另外,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總體規劃和發展,可以促進行政審批環節的減少,促進市場門檻的降低,更好地形成統一市場,有利於降低産業發展成本,形成競爭優勢;通過加速資源整合,培育技術創新和研發中心,可以形成強大的技術輻射區,也可以為産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記者:《意見》提出,要全面提高長江經濟帶城鎮化質量。應該如何借力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帶動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

    劉元春:毫無疑問的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將給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和政策利好。中西部地區每一個城市的定位可能變得完全不同,有些相對落後的城市可能直接發展成為休閒中心、服務業中心或者生態涵養地。這種因地制宜的差別化功能定位,將使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站在更高的層面,更加科學準確地進行發展定位,從而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和效率。

    記者:《意見》提出,要創新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在實踐中,如何真正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和壁壘,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

    劉元春:在長江經濟帶的發展中,要真正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和壁壘,首先要構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機制,避免各地區爭著做老大的局面;其次,要按照頂層設計制定相應的落實方案,儘快出臺相應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把目標、任務和責任落到實處。最後,要加快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協調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跨區域GDP分計方式、稅收分成方式、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生態補償機制以及公共服務成本分攤機制。(劉元春 記者 林火燦)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