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礎設施建設要改變“工程師思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14 14:46 來源: 文匯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到今年11月,上海5座受阻多年的變電站建設問題將得到解決。電力部門總共梳理出了5個受阻變電站,其中2座已經投運,備受關注的虹楊變電站也已全面開工建設。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堅持群眾路線,就要真正讓人民來評判工作;從此輪變電站建設的順利推進入手,上海電力將努力轉變“工程師思維”,堅持從居民感受出發,逐步應用景觀化設計思路。

  現狀:受阻變電站順利開工投運

  由於周邊居民擔心電磁輻射,憂心變電站影響居住區美觀,一批變電站工程多年受阻,延緩了申城電網的建設進程。2年多前,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召開工作推進會,梳理出一批遭遇“鄰避困局”的變電站工程:

  220千伏即墨變電站,位於浦東陸家嘴日照路、銀城路路口,被期待為“上海中心”等標誌性建築的上級電源。起初,由於周邊居民懼怕電磁輻射,曾發生過衝擊工地、封堵大門等阻撓施工的情況。今年6月9日,即墨變電站建成投運。

  35千伏浦雪變電站,位於閔行區浦江鎮,曾于2010年11月開工建設,但因當地部分居民不理解,工程一度中斷。通過一系列溝通解釋工作和優化建設方案,今年6月30日,浦雪站成功投運。

  500千伏虹楊站是這些變電站中最知名的一個。它位於楊浦區逸仙高架東側、三門路南側,本應與楊行站一同支持市區東北部大塊面積的供電。由於種種原因,原本納入“十一五”規劃的虹楊站遲遲未開工。後來,距離變電站70米的正文花園居民也産生了不滿情緒。目前,虹楊站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探索:施工要看“居民感覺好不好”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工程師徐坤表示:“以往,建設變電站時,工程師們往往談的是難度有多大,工藝有多先進;現在大家轉變思路——要盡可能給周邊居民提供良好的體驗。”

  虹楊站的建設方案經歷了改變:最初,設計方案中的工程主體是全部外置的,後來改成全部放在室內,最後成為全地下變電站——地上建築為管理用房,外立面採用歐式建築,與鄰近小區風格一致。有些居民出於對電磁輻射的恐懼,不願見到頭頂有電線,虹楊站的架空線路全改成了地下電纜隧道。

  開工以後,如果環境亂、噪聲大,也會影響居民情緒。有正文花園居民每天在陽臺上用望遠鏡“監督”虹楊站工地。徐坤接待過“瞭望者”的投訴,比如工地上的犬只亂吠、有人在工地隨地便溺……問題雖小,卻容易激化矛盾。為給居民整潔的環境,虹楊站用“逆作法”施工。對一座地下4層的工程來説,“順作法”是一下子挖4層深,從下往上澆築;“逆作法”是逐層挖土,從上往下澆築,最上層澆築好後,居民就不用面對裸露的基坑了,後續施工的噪音也被隔絕。

  從居民感受出發,變電站項目組考慮得更多。地上管理用房與住宅小區間距70米,這段距離仍屬於變電站地塊,項目組在此鋪了50米長的草坪,今後將建成一塊景觀綠地。正文花園距離逸仙路高架很近,交通噪音是居民的一大困擾,項目組在與街道城建科協調的情況下,配合變電站建設,加裝了一道隔音屏障……

  求解:是否能請環保部門發佈變電站數據

  在虹楊站施工中,徐坤每天要對居民做大量解釋工作。他接待過一群居民,過了幾天,其中一人單獨來找他,想搞清地下變電站的技術問題,徐坤給他留下了手機號碼。後者第三次上門説:“能不能帶我實地看看地下變電站?”徐坤帶他參觀了同為500千伏地下變電站、深藏在靜安雕塑公園下30多米的靜安站,踏入了變電站的地下值班室,終於得到了居民的理解。

  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對施工影響範圍內的建築物等進行自動化監測,實時採集發佈數據。等到投運後,相關數據也會公示。不過,徐坤覺得還有改進餘地:“在一些兄弟省市,變電站運行數據是由環保部門發佈的,相比電力部門自己發佈,這樣的信息公示更有意義,值得借鑒。”(記者 沈竹士)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