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移民移得出能致富——記湖北十堰精準扶貧之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16 19:4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武漢10月16日電(記者 李偉 袁志國)金秋十月,易國珍正在蔬菜大棚基地忙碌著,剛摘下來的蔬菜將直接被裝箱送往市裏各大超市。

在湖北省十堰市鄖縣柳陂鎮挖斷崗村,記者看到,一排排二層特色小樓錯落有致排列,家門前就是移民生産安置按0.4畝/人的標準建設的設施大棚菜地。

在村民王存蘭家中,她告訴記者,村民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內安後靠移民,家中以前的地、房子被淹。如今,房子改變了,但是生活方式並沒改變。因為政府幫助免費安裝了大棚,蔬菜産量比原來好,年收入大概在2萬元左右,比原來的收入多了。

對生態移民的問題精準識別才能精準幫扶,據十堰市長張維國介紹,十堰全市轄區均被納入秦巴山片區扶貧規劃範圍,全市有貧困人口82萬多人,十堰還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南水北調關鍵在移民,移民後續最大的問題就是增收脫貧、如何穩得住。

挖斷崗村生態移民走向脫貧致富之路,正是得益於當地精準扶貧工程。

據柳陂鎮黨委書記秦子胤介紹,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村移民安置儘量堅持有土安置,政府先後投資1800萬元在庫周採取回填墊高的辦法新造高標準大棚菜地380畝,又投資600萬元建設高科技育苗大棚10000平方米。目前,已建高標準設施蔬菜大棚近360畝已經全部分配到農戶。

近年來,十堰積極探索生態移民的精準扶貧開發模式,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十堰還在全市範圍內實施了“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工程。

市委書記周霽帶頭包村包戶“結窮親”,全市組建駐村工作隊1236支,3.5萬名領導幹部幫扶4.2萬戶貧困戶。組織企業1154家幫扶貧困村943個,為1082個貧困村制定年度幫扶方案,為3.5萬貧困戶制定分戶脫貧方案,各工作隊規劃扶貧幫建項目55349個。

同時,“雨露計劃·金藍領”助學、生態扶貧搬遷、金融支持扶貧等行動也在精準發力。

如何將貧困戶融入産業中,提高扶貧開發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達到精準扶貧的目的?周霽表示,十堰堅持生態立市戰略,外修生態,內修人文。但十堰也決不走“守著青山綠水苦熬”的窮路。

十堰的精準産業扶貧將靶心瞄向了“生態扶貧”。如今,十堰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特色産業,各個貧困縣初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産業扶貧模式。鄖縣生態農業、丹江口水産業、鄖西城鄉旅遊業等多種産業扶貧模式,可以滿足不同貧困家庭的需求。

精準扶貧同樣離不開精準管理考核,十堰還首創建立了以扶貧開發為導向的考核機制。如今,扶貧開發被明確納入縣市區、市直機關綜合目標考核範圍,扶貧開發作為共性工作目標由市扶貧辦負責對全市124個單位實施考核。

截至2013年全市累計減少貧困人口31.7萬人。為了南水北調,近年來,十堰完成二次移民18.2萬,其中10萬農村移民內安後靠,新建移民安置點249個,基本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責任編輯: 盧靜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