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于文靜)“龍坳坪田大丘,三年兩不收,哪年得收了,狗都不吃臘骨頭。”這是過去幾十年裏,貴州省銅仁市茶店鎮開天村龍坳坪嚴重缺水、飽受乾旱之苦的真實寫照。 如今,當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瓜種植基地分散在青山綠水間,一個個水池錯落分佈在梯田上,引水渠內水嘩嘩流淌……銅仁地區群眾把這些水利工程稱作“民心渠”“功德水”。 作為水利部首個新農村水利扶貧試點,銅仁地區的變化,是水利扶貧造福百姓的縮影。近年來,我國實施大水利扶貧思路,從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給予貧困地區大力支持,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保障。 據統計,自2001年至2010年,我國累計安排貧困地區的中央水利投資1540多億元,解決了1.364億貧困農村人口和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5740多萬畝,新增供水能力51億立方米、農村水電裝機1620萬千瓦,完成11000多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 這些水利扶貧項目的建設,有效緩解了工程性缺水等問題,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使貧困群眾從飲水難、用水難中解放出來,帶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水利扶貧主要包括行業扶貧、定點扶貧、片區聯絡、對口支援、試點扶貧等五個方面。”水利部移民局局長唐傳利説,面向全國貧困地區開展的水利行業扶貧涉及872個縣,定點扶貧包括滇桂黔鄂渝5個省區市的13個縣,片區聯絡是指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的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對口支援涉及青海貴德、江西寧都、河北阜平、安徽金寨、甘肅臨夏,試點扶貧包括貴州省銅仁和畢節兩市19個縣。 山高坡陡,旱澇不均。我國貧困地區大多是“老、少、邊、山、窮”地區,自然條件惡劣,貧困程度很深。當前,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水多、水少、水臟等問題依然突出。 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國貧困地區仍有967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未解決;耕地灌溉率平均約為32%,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0多個百分點;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人均供水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8%;水土流失面積相當於其國土面積的70%…… 據了解,下一步,我國將從六方面推進新時期水利扶貧工作。包括全面解決農民群眾飲水用電問題,加快完善防洪減災體系,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強化貧困地區水生態保護,加快骨幹水利項目建設,強化水利管理等。 到2015年,我國將全面解決貧困地區967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和無電行政村用電問題,全面完成貧困地區現有1135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1536條中小河流重點河段治理,建成594個縣的山洪災害預警預報和群測群防體系。到2020年,實現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明顯提高,在貧困地區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0萬平方公里。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