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 魏夢佳、吳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進入倒計時。記者了解到,為保“清水北送”,中線水源區河南、湖北、陜西等地近年來累計關停1000多家污染企業,促進了水源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位於漢江之上的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為保水質安全,2006年起,我國開始在丹江口庫區及其上遊開展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共涉及河南、湖北、陜西三省43個縣市區,區域內人口約為1500萬人。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環保司副司長范治暉介紹,迄今為止,水源區三地共關停造紙、化工、制藥、電鍍、礦産加工等1000多家註冊的污染企業,從源頭上減少了污染排放,有力保障了丹江口水庫水質的穩定達標。 丹江口庫區43個縣市區中有34個貧困縣,發展慾望強烈。但為保青山綠水,不少曾是地方經濟的支柱企業被迫關閉。 湖北省十堰市曾是全國知名的“黃姜之鄉”,黃姜種植面積達50多萬畝。十堰市環保局紀檢書記胡文遠介紹,由於黃姜加工污染嚴重,十堰對106家黃姜加工企業實行強制性關閉,關停329家“十五小”企業,並對160個有污染風險項目拒批。 河南在南水北調總幹渠兩側劃定了3000平方公里的水源保護區,對400多家企業進行嚴格的環評審核,其中50%的新項目因存在污染風險被拒之門外。近年來河南已累計關停並轉水源地約800家污染企業。 此外,陜西也著力消滅工業點源污染,200多家污染企業因此關閉,同時治理小流域300多條,有效控制了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