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全民健身條例》後,又一個關注民生,推進體育事業全面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意見》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根本目標,提出推動體育産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體育強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這對於激發群眾健身熱情,提高中華民族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處於經濟轉型期的我國居民迫切需要體育活動強身健體 目前,我國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並已進入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行列。城市化、工業化等現代化進程使我國國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其中重要特徵之一為體力活動明顯下降。主要表現為:腦力工作強度加大、靜坐工作時間延長、體力活動時間減少。我國居民每日活動量不足5000步的不活動人數增多,日常生命活動中的能量消耗絕大部分來自靜坐或不活動狀態。工作生活方式的轉變使我國城鄉居民的體質與健康狀況發生了明顯變化。 從身體形態上看,由於營養狀況的改善,我國居民的平均身高有了明顯增加。2000年,我國20~24歲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69.7厘米,到2010年增加到171.1厘米。近30年來,我國成年人平均身高按照每10年增加約1厘米的速度增長,進入快速增長期。 然而,體力活動不足引起了體質與健康水平的下降。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全國實測數據表明,我國成年人體重超重和肥胖人數比例持續增加,2013年分別為34.4%和12.7%。反映人體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標有所下降;反映人體肌肉力量的握力、背力、縱跳等在一些年齡段人群下降;反映速度能力的50米跑成績下降;反映耐力水平的1000米跑成績下降。我國國民迫切需要通過體育活動增加體力活動,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二、提高國民體育健身意識,激勵國民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意見》在發展目標中提出,要使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5億。“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是指每週參加3次(含3次)以上、每次持續時間30分鐘以上、運動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的人。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和我國國民參加體育活動的基礎,實現這一目標的效果是可觀的,也是可行的。 自我國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以來,我國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城鄉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不斷提高,2013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較2007年有明顯提高,但與美國、英國、芬蘭等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差距,增加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仍有很大的空間。 因此,《意見》提出要普及健身知識,宣傳健身效果,鼓勵日常健身活動,激發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熱情。對此,政府要加快體育設施建設,加大宣傳力度,繼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號召群眾提高健身意識,加強體育鍛鍊,實現提高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的目標。 三、加強指導,樹立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推進健康關口前移 二十世紀以前,肺炎、結核、白喉等傳染性疾病是導致人體死亡的第一殺手,由於科學家發明了疫苗、使用抗生素等,使傳染病得到有效遏制,人體壽命明顯延長。進入二十一世紀,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等非傳染疾病(又稱慢病)發病率明顯增高,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靜坐少動的生活方式是當今慢病發生第一獨立危險因素、公佈《關於身體活動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議》,各國政府高度重視體育健康促進工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計劃與措施。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先後公佈適合本國國情的體育活動行動計劃和體育活動指南,指導國民的體育健身活動。如《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2008》《加拿大身體活動指南2009》《澳大利亞身體活動指南2014》等。同時,一些發展中國家同樣重視,各自出臺了體育活動計劃。如巴西的“動起來,聖·保羅”、南非的“喚醒南非:為健康而動”。以上措施在推動民眾科學健身,樹立健康理念、倡導生活方式、推動健康關口前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國體育活動的開展與民眾的需求之間尚存在一定差距,全民健身投入與健康效益尚不平衡,體育活動在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尚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對此,《意見》指出,倡導健康生活,樹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動健康關口前移,推動形成投資健康的消費理念,並提出了營造健身氛圍,促進康體結合,加強體育運動指導,發揮體育鍛鍊在健康促進和疾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因此,我們要科學規劃、統籌推進,不斷加強運動健身科學研究,儘快出臺適合我國國情的、國家層面的《中國國民體育活動指南》,制定運動健身方案,科學地指導公眾的體育活動,加速體育科研成果指導國民運動健身進程,推進健康關口前移。(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田野)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