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氣,惆悵。”望著灰濛濛的天,同行的記者互相調侃。在天津採訪的幾天,恰好趕上10月底京津冀大範圍霧霾。“霾來如山倒,霾去如抽絲。”一句玩笑道出霧霾治理的難度。 找準“病灶”才能根治頑症。根據天津市環保局數據,天津市PM2.5來源中本地排放佔66%—78%,區域傳輸佔22%—34%。在本地污染貢獻中,揚塵、燃煤、機動車、工業生産佔比分別為30%、27%、20%、17%。一年來,天津通過制度建設、嚴防嚴控、技術進步,打出了一套治理霧霾的“組合拳”。 治霾,頂層設計是關鍵。2013年9月,天津啟動實施“美麗天津·一號工程”,將任務細化分解為“四清一綠”——清新空氣、清水河道、清潔村莊、清潔社區、綠化美化,其中清新空氣行動列為首要任務。國務院發佈“大氣十條”後,天津制定實施《天津市清新空氣行動方案》,確定10條66項措施462項任務2055個項目並分解落實,繪製成污染治理重點工程分佈圖,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根據《天津市生態用地保護紅線劃定方案》,2980平方公里的生態保護區域面積佔市域國土總面積1/4,紅線區內禁止一切與保護無關的建設活動。 治霾,部門合作不可少。10月24日下午,在天津靜海縣西雙塘路段,交管和環保部門正聯合抽查過路機動車輛尾氣。一輛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車停在路邊,車頂的電子屏即時顯示經過汽車的尾氣排放數值是否超標。“監測車可以在0.7秒內獲取檢測數據,效率是傳統方法的50倍,發現尾氣超標的車輛,交警部門會在路口攔下司機,處以50—200元的罰款,同時錄入車輛信息限期整改。”天津市環保局機動車污染防治處處長郭康偉介紹。 治霾,創新監管是重要內容。今年7月1日,新的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頒布實施的同一天,天津大幅提高排污費徵收標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化學需氧量等4種排污費收費標準平均提高9倍。同時,為鼓勵企業通過技術進步節能減排,優化産業結構,天津還建立減排激勵和超排懲罰機制。按污染物排放濃度低於規定排放標準,分6檔計收排污費。“發揮價格倒逼機制的作用,做到少排少收,多排多收,超排加倍。”天津市發改委副巡視員李軍説。 科技防霾是保障。在天津海泰充電站,一輛電動公交車駛入車庫,全程由機器人操作更換電池,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天津市電力公司副總經理王迎秋介紹,海泰充電站運行兩年多,在此充電的純電動公交車累計行駛里程510.2萬公里,替代燃油消耗約19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779噸。而天津公交集團有純電動車29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車299輛,總行駛路程800多萬公里,運送乘客1600多萬人次。 隨著制度完善、監管嚴密、技術進步以及公眾參與度的不斷提升,天津治霾成效逐漸顯露。截至9月底,天津今年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141天,與去年同比增加31天;重污染天數15天,同比減少19天;六項主要污染物中PM2.5和PM10平均濃度為76微克立方米和1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1%和11.2%。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