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課”促發展 “升級”強基石 新華社南昌11月16日電(記者 郭遠明、秦宏)郡縣治,天下安。縣域經濟是區域發展的基石,更是當前“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撐。江西正對薄弱環節的縣域經濟發展“補課”,推進全省經濟發展升級。 “新常態”下力破“老難題” 縣域經濟發展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老難題。 在“新常態”背景下,江西正加快以縣域經濟為支撐的全省經濟轉型升級。江西從産業升級、開放升級、創新升級和區域升級四個角度,找準支柱、做強支點、夯實支撐和優化支持四個方面,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升級。 為此,江西最大限度地對縣域經濟發展“鬆綁給力”,出臺系列專門意見和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完善“省直管縣”試點縣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事項目錄和配套政策,能減的儘量減、能放的堅決放;大力推廣“財園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等融資模式,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80小于4”暴露發展短板 縣域經濟發展是舊話題。江西“舊話重提”,皆因“新常態”下的經濟轉型升級對縣域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成為各地發展共識。 江西80個縣市創造了全省六成以上的生産總值、近半的財政總收入;全省94個工業園區的絕大部分、約六成中小創新企業集中于縣域。但江西在實踐中發現,縣域經濟薄弱正成為發展升級的重大制約。2013年,江西80個縣市的生産總值竟然不如江蘇省昆山、張家港、江陰、常熟4個縣級市。 同時,江西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著産業層次較低、企業總體規模小、産業鏈條短、競爭力差、塊狀經濟不明顯等劣勢;一些縣市開放程度落後,縣與縣之間、縣與中心城市之間的開放合作不夠;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人才支持不足;縣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等。 “興贛之基在於強縣,強縣之路在於加快發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升級,成為“新常態”下江西發展升級的必補課。 壯大産業集群,打破地域限制 調查發現,江西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種種不足歸根結底是産業集群程度不高、帶動力不強。實踐證明,江浙經濟實力主要強在縣域經濟,根本強在産業集群。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江西強調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升級的中心任務是壯大産業集群。目前,江西規劃的60個工業重點産業集群、75個農業産業集群和35個旅遊産業集群中,分別有61.7%、100%和54.3%集中在縣域層面。 當前産業分工已超出縣域範圍,一個大的産業鏈甚至橫跨數個縣市,推進區域合作已成經濟發展大趨勢。江西吉安市堅持10年在吉泰走廊發展電子信息産業,100多家分工協作的企業分佈在數個縣區範圍,形成顯著的産業集群效應。 與之相反的是,前些年一些地區蜂擁而上發展光伏、銅金屬深加工等産業,由於缺乏區域協作,造成嚴重的重復建設,無法形成産業縱深,不少企業“曇花一現”。 痛定思痛。江西提出縣域經濟發展必須承載區域升級的重任。為此,江西先後提出昌九一體化、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贛西轉型發展、加快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支持撫州深化區域合作發展等戰略。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注重區域協作,推進區域發展一體化;兼顧相關聯區域內的縣市發展情況,實現互補優勢和差異化合作,打造跨區域的産業集群。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