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 于文靜、白明山)水利部最新調查評價結果顯示,通過對455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調查,水質達標率為86%。其中,水庫型水源地達標率為90.5%,地下水水源地為80.9%左右,河道型水源地為89%左右,湖泊為65%左右。 水利部負責此次調查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地下水水源地水質不達標區域,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北地區;地表水水源地水質不達標區域,主要在水污染較為嚴重的流域和地區。 “水源地水質不達標不僅增加制水工藝的複雜性,而且新出現的不達標將造成一些水廠原有凈水工藝需要調整,增加建設和運行成本。更有甚者,有的水質不達標問題很難處理,影響水廠的良性運行和用戶的飲水安全。”水利部農村飲水安全中心副主任閆冠宇説。 調查顯示,我國水源地水質不達標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一些地區受資源條件限制,水質本底值存在超標情況;也有人為因素,水污染問題嚴峻,湖庫型水源地富營養化問題日趨嚴重,大量重工業項目布設在大江大河沿岸,江河及周邊的流動污染源風險較大,直接威脅水源安全。 據2013年水利系統監測資料,全國開展監測的20.8萬公里重要江河河段中,全年Ⅰ-Ⅲ類水河長佔68.6%,比2012年提高1.6%,但Ⅴ類及劣Ⅴ類河長仍有20.6%;全國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和面積較大的120個主要湖泊全年總體水質Ⅰ-Ⅲ類有39個,佔評價總數的32.5%;開展評價的5134個水功能區中,滿足水域功能目標的2538個,佔49.4%。 水利部稱,目前全國仍有部分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案未獲省級人民政府批復,特別是對跨行政區水源地,保護和受益主體不一致,保護責任和管理措施難以落實。水源地保護管理機制和能力有待完善提高,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可操作性有待加強。隨著城市發展、人口和排污越來越集中,水源保護面臨更大壓力。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