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環保部規劃財務司司長趙華林:
如何編制環保“十三五”規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1-26 10:28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字體: 打印本頁

趙華林

    目前,環保部正在研究國家環保“十三五”規劃編制基本思路。

    “我們正在緊密鑼鼓地開展國家環保‘十三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實現途徑、保障措施、政策體系等各項研究,目前已經初步提出《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編制基本思路(初稿)》。”環保部規劃財務司司長趙華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

    同時,環保部已經初步完成《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報告》,在科學評估“十二五”規劃進展、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完成“十二五”規劃的任務提出具體建議。在部門會簽完成之後將會同對“十三五”環保規劃的考慮一併報送國務院。

    “十三五”環保面臨的三大機遇和挑戰

    《21世紀經濟報道》(以下簡稱“《21世紀》”):《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報告》有哪些大的發現?

    趙華林:《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報告》表明,“十二五”規劃實施三年來,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所減少,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水平得到提升,污染防治取得積極成效。但我國污染物排放還處於較高水平,環境績效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環境質量不盡如人意,污染減排與環境質量改善之間的關係還需深入研究。一些地區大氣、水、土壤等污染嚴重,各種污染物隨時間累積,在空間集聚,加重了部分區域的生態環境壓力,並呈現污染源多樣化、污染範圍擴大化、污染影響持久化特徵,環境風險日益突出,環境應急響應與處理處置能力不足。國際形勢變化,需要及時研究、積極應對。

    《21世紀》:您如何研判“十三五”我們面臨的環保形勢?

    趙華林:“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面臨重大轉型,面臨難得的機遇和挑戰。

    機遇體現在:第一,經濟增速換檔,環境壓力進入調整期。第二,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污染物新增量漲幅進入收窄期。第三,能源日益清潔化,排放強度進入回落期。

    挑戰體現在:第一,污染治理遲疑不決、患得患失。第二,佈局性污染點狀轉移、面上擴張。第三,産能化解尷尬無奈、進退兩難。

    “十三五”初定的目標和指標

    《21世紀》:“十三五”環保規劃初步確定了怎樣的編制原則、目標和指標?

    趙華林:我們初步確定編制的基本原則:堅持綠色發展、標本兼治,堅持依法治國、法治管理,堅持信息公開、社會共治,堅持深化改革、制度創新。

    在規劃目標上,我們初步提出,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輻射環境質量繼續保持良好,生態管治、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體制機制、環境資源審計、環境責任考核等法規制度取得重要突破。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明水平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

    就具體指標而言,我們提出,初步考慮建立以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適應社會新期待,國家、區域、城市相結合,反映治污減排、風險防範、空間優化、制度建設進展的綜合指標體系,主要包括約束、預期和引導性指標。一是建立環境質量和排放總量雙約束指標體系。二是構建支撐四化同步的全要素協同性指標體系。三是體現分區分類管理。四是突出可達可控性。五是提高指標的預見性。六是要貼近群眾感受。

    具體到水環境質量方面: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標,基本消除劣五類水體,城市內無黑臭水體,現狀水質優於III類水體保持穩定,近岸海域水質略有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方面: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重污染天氣減少60%、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濃度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平均濃度達標。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全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達標率不低於82%,新增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保障率100%,完成土壤污染綜合治理試點200個,區域土壤綜合治理示範區6個。生態環境方面:水土流失面積下降,生態系統維持穩定、生態服務功能有所改善。環境風險防控方面: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數量顯著下降,環境和人群健康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基本完善。核與輻射環境方面:核設施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輻射環境質量繼續保持良好,核安全得到保障。

    四項具體工作、五大制度建設和八大環保工程

    《21世紀》:為了實現上述初定目標,我們考慮從哪些方面開展工作?

    趙華林:我們考慮主要從四個大方面開展工作。第一,質量改善。包括三個方面:建立健全全面環境質量管理體系,實行剛性約束;推進水、大氣和土壤三大重點領域環境質量改善工作,通過“抓兩頭促中間”總體改善全國環境質量;全面啟動實施環境質量達標改善行動,持續精準改善城鄉環境質量。

    第二,治污減排。包括三個方面:優化總量控制實施;實行全過程治污減排;加大行業環境監督管理力度。

    第三,生態保護。包括四個方面:建立完善生態管治制度,實施分級分區管控;加強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系統管理,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完善生態保護管理機制,推進生態系統統一監測和系統管理;完善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促進生態保護。

    第四,風險管控。包括七個方面:從佈局和結構入手,改善環境安全總體態勢;加強重點領域環境風險管理,實現健康發展與環境安全;加強企事業單位環境監管,強化企事業環境風險防範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嚴格事後追責;建立環境風險預測預警體系,加強環境風險管控基礎能力建設;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確保萬無一失;要關注環境健康領域,加強統籌管理和頂層設計。

    《21世紀》:在未來的“十三五”環保規劃中,初步考慮將開展哪些大的制度建設?

    趙華林:初步考慮,主要是開展五方面的制度建設。首先是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包括三個方面:全面推進立法工作;加強環境司法建設;切實加強執法監督。

    其次是劃清權力責任邊界。包括三個方面:以三個清單劃清邊界;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環境保護事權;落實地方政府環境質量責任制。

    再者,改革環境治理體系。包括五個方面:強化環境統一監管;發揮環境保護部門綜合監督;參與綜合決策;評價考核與問責;落實主體責任。

    同時,加強化市場機制建設。包括五個方面:加強資源環境市場制度建設;改革環保收費與環境價格政策;逐步實行環境資源有償使用;完善有利於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稅收政策;建立和完善激勵企業參與環境保護的市場機制。

    此外,還要完善社會共治體系。包括四個方面: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構建有效渠道和合理機制;加強對政府、企業的監督;構建全民行動格局。

    《21世紀》:“在未來的”十三五“環保規劃中,初步考慮提出哪些環保工程?

    趙華林:初步考慮,我們擬提出八個重大工程:環境質量改善和提標工程、主要污染物減排工程、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工程、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範工程、農村環境清潔工程、環境監管能力基礎保障工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工程、社會行動體系建設工程。

    預計7大政策創新

    《21世紀》:預計“十三五”環保規劃將會有哪些大的政策創新?

    趙華林:一是工作思路。加快實現三個轉變:目標導向從以管控污染物總量為主向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主轉變,工作重點從主要控制污染物增量向優先削減存量、有序引導增量協同轉變,管理途徑從主要依靠環境容量向依靠環境流量、環境容量的動靜協調、統籌支撐轉變。

    二是全面質量管理。以城市和控制單元質量目標清單式管理為主要抓手,按照標準、總量、環評和執法的工作鏈條推進質量改善工作,以標準牽引、執法倒逼,做到“應治必治”,強化環境質量監測、評估、監督和考核,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確保環境優良地區環境質量不退化、不降級,環境污染嚴重的區域、城市、控制單元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見到實效、取信於民。

    三是總量控制。建議將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與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作為總量控制約束性指標。積極探討污染減排與其他管理制度的有機銜接,加強污染物排放濃度、總量、速率的三方面協同管理,促進治污減排全過程管理,將區域質量改善要求落實到企事業單位,以綜合性排污許可為載體,實現對所有污染源(尤其是工業源)、所有排污過程的有效管控。

    四是全面有效的環保治理體系。加快修訂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環境質量標準,建立健全統一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管理體系。嚴控新建源、嚴管現役源、嚴查風險源,在加強環境增量管理的同時,著力加強環境存量治理,促使重點行業和區域拿出生態修復時間表。建立區域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設立重點區域環境質量管理機構,統籌協調區域污染防治工作,以群眾滿意度作為環保工作成績標尺。

    五是基本生態管治。建立國土空間生態管治制度,通過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等,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力度,不斷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實現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提供支撐。

    六是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建立盲目決策損害環境終身責任追究制和損害賠償制度,實施生態補償機制,完善排污許可制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針對當前考核效率不高問題,發揮行政管理優勢,建立環境審計制度,對地方政府環境責任履行情況進行全面、深入調查,建立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糾偏機制,突破當前環境管理困局。以環境審計制度為基礎,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産行政審計和離任審計。

    七是環保投融資機制。積極發展生態金融,把生態成效作為理財期權,研究風險規避辦法,探索新業態、新産品和新模式,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推行排污權交易制度,建立統一的排污權交易市場,促進企業治污減排。有序開放可由市場提供服務的環境管理領域,大力發展環保服務業,加快建立和完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記者 王爾德)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