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5日專電(新華社記者 王希、陳煒偉)加快鐵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審批節奏,兩年多來首次降息,加強進口、扶持小微企業發展、促進內貿流通等政策密集出臺……臨近年末,中國經濟走勢牽動人心,年初制定的一系列經濟目標能否完成? 經濟平穩運行中閃耀新亮點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經濟攻堅克難的關鍵一年。 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為全年經濟宏觀調控制定了總體框架:經濟增長7.5%左右,物價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並提出“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 用目前公佈的各項數據,比照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列車速度雖放緩至7.4%,但總體保持了平穩運行,並實現了穩中提質。 這种經濟增長的“新常態”定格在一組亮眼的數據中: 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82萬人,提前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7%,保持在4.6%的控制目標以內,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2%,跑贏了GDP。 通脹壓力溫和可控,9月份、10月份CPI徘徊在“1”時代,市場普遍預計四季度物價將繼續處於低位,全年控制在3.5%的通脹上限以內基本無虞。 就業不降反升原因何在?“就業渠道的變化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動力的新變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中原説。前三季度,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7.9%,高於同期GDP和第二産業增速,服務業吸納就業和支撐經濟的作用更加明顯。 改革紅利的釋放也是就業保持總體穩定重要因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隨著我國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不斷推進,社會投資創業的熱情和活力大大激發,在新企業“井噴式增長”下,新增個體私營經濟和小微企業成為就業重要渠道。 “三駕馬車”動力偏弱完成目標挑戰猶存 “收官”階段,完成年度經濟目標仍存哪些挑戰?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報告顯示,11月我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已回落0.7個百分點至近8個月以來的最低值,當月PMI項下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和進口指數都出現回落。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認為,作為重要的經濟先行指數,製造業PMI自今年下半年呈趨勢性下降,顯示製造業生産擴張動力逐步減弱,三大訂單的回落則表明短期內外貿形勢不容樂觀。 “外需”承壓,“內需”也同樣面臨挑戰,首先就是投資增速趨緩態勢仍在持續。今年1月至10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5.9%,增速比1月到9月回落0.2個百分點,特別是佔投資規模約五分之一的房地産投資增速仍在下滑軌道。 在投資增長相對乏力的背景下,今年以來消費發揮了經濟運行“穩定器”的作用。但當前我國在穩定和擴大消費方面仍有多重因素制約。 例如,受到房地産市場調整影響,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數據顯示,10月份家電、建材、傢具銷售額分別增長9.9%、8.5%和4.6%,比上年同期分別放緩0.6、1.9和9.6個百分點。此外,今年1月到9月,乘用車銷量增速同比回落3.8個百分點。 專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各種挑戰既來自於境外市場與發達經濟的不確定性,也來自國內長期以來的過度投資、産能過剩以及與之相關的樓市泡沫膨脹、政府債務風險累積等經濟結構性失衡,必須在今後的調整中予以重點關注。 改革發力前景可期 12月1日零時剛過,廣東生益科技公司申報出口的一批價值6萬美元的零部件,成為廣東地區陸路口岸首票以一體化報關方式通關的貨物。 “改革後的一體化通關模式非常方便,不再需要在各個海關之間跑來跑去了,節省了時間和成本。”這家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廣東地區三大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全面實施,這項貿易便利化改革將惠及眾多外貿企業。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現全年經濟平穩發展,尤其需要向深化改革要動力。”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説。 近期一系列“含金量”頗高的改革政策密集發佈: ——《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公佈,中央層面核準項目數量進一步減少40%,並大幅鬆綁企業境外投資; ——非對稱降息同時擴大利率浮動區間,公佈《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出臺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新國十條”,財稅改革步入深水區…… 這些政策措施的共同特徵在於既有穩定增長的短期意義,又蘊含深化改革與結構調整的政策取向。 “中國經濟向新常態過渡的進程總體平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表示,隨著定向調控、深化改革效應逐步顯現,預計全年中國經濟仍將處於預期目標的合理區間。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