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2月11日電(記者 周相吉)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區,10日四川宣佈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與上一輪退耕還林不同的是,農民可以自願選擇樹種,“願意種什麼就種什麼”。 隨著林權制度改革、農村改革深化,四川新一輪退耕還林不再劃分經濟林和生態林的比例,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樹種,並支持在其自願的基礎上採取家庭林場、專合組織等形式對還林地統一管理、經營。 四川省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張洪明説,退耕還林工程是國家生態戰略和重大惠民政策,四川省自1999年在全國率先啟動退耕還林試點以來,森林覆蓋率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由於啟動時面臨的生態形勢、經濟社會背景等不同,在首輪退耕還林工程中,國家政策對林種比例有明確規定,要求生態林面積至少佔80%,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民自願選擇樹種的權限。 “造林見林,見林見效。”這是退耕還林、造林的基本要求,更是農民的樸實願望。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包建華説,退耕還林直補政策給退耕農戶帶來實惠,累計兌現政策性補助資金331.92億元,戶均5500元。更重要的是,工程區因地制宜培植了大量木質林、竹林、特色經果林等基地資源,並通過林下種養、産業配套等開發利用,加快了該林業産業集群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10日,四川根據國家部署,宣佈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任務下達時間為2014年至2020年,總量為334.65萬畝。根據要求,退耕還林的對象嚴格限定坡度在25度以上非基本農田坡耕地。在樹種選擇上,尊重農民意願成為引人關注的亮點。 包建華認為,新一輪退耕還林讓農民自願選擇種苗,取消退耕還林中的經濟林和生態林比例,這意味著四川將更加尊重農民意願,開始讓林業經濟生態化、林業生態經濟化真正落到實處。尊重農民意願,尊重客觀現實不僅是退耕還林的亮點,也將成為新一輪農村改革的顯著特點。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