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勿讓南水北調變南水北“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12 17:2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魏夢佳、林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12日正式通水。歷經半個世紀的等待,南方的江水終於得以北上,為北方“解渴”。然而,調水之後,我們是否就能“高枕無憂”?

多位專家表示,儘管南水北調來水後將提高沿線城市供水保障率,卻仍不能從根本上扭轉北方嚴重缺水的困局。將來之不易的外調水高效用好,科學調配水資源並加強全社會節水,才是緩解水危機的長效方法。

多年來,對水的掠奪、浪費和污染觸目驚心。不知不覺間,透支的水資源已成為華北可持續發展的嚴重障礙。而令人痛惜的是,在許多領域,耗水“無底洞”依然存在。因城市管網漏失率高,“關不緊的水龍頭”和“漏水的馬桶”致使自來水白白流失;部分農田仍沿用粗放灌溉方式,糧食産出少耗水量大;高爾夫球場、滑雪場等“耗水大戶”比比皆是,高檔洗浴場所、水療中心遍地開花;在不少洗浴中心、健身房,許多人水龍頭嘩嘩一開就是一兩個小時,毫無節水概念。

如果繼續這種粗放式用水,想用多少就用多少,調來再多的水也無濟於事。水資源短缺的緊迫形勢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人水關係,調整治水思路。全社會各行業“擰緊水龍頭”勢在必行。

一方面,生活中要倡導人們文明節水的生活方式,形成“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氣;另一方面,也要調整工業、農業的産業結構和佈局,加強節水設施的應用推廣,提高用水效率。此外,有關部門也要加大執法力度,對亂接水、偷水等浪費水行為予以嚴懲,抑制高耗水行業,對用水大戶加強監管。更重要的是,強化水資源環境剛性約束,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的思路,以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來調整未來城市發展規劃,建立水資源高效集約利用體制。

唯有此,才能不讓南水北調淪為南水北“耗”,才能不辜負水源地及沿線人民的深情厚誼,才能在人水和諧之路上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