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加快轉方式調結構
——三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13 17:3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這凸顯了新常態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根本方向,對於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2014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蓄勢已久的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取得可喜進展,一系列深刻變化開始發生: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投資,服務業增加值佔比繼續超過第二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4.6%,經濟質量更好,結構更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徵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主動適應新常態,要切實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

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目的是為了讓經濟發展得又穩又好。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取得一定成效,但越向前推進難度越大。當前,我國已進入經濟增長驅動力和比較優勢的轉換期,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漲成為傳統製造業發展制約,新的增長點還有待於進一步培育,創新驅動亟待破題;另一方面,只有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才能有效化解産能過剩、地方政府性債務和影子銀行等潛在風險,把經濟發展轉變到依靠創新驅動的路子上來,推動微觀基礎和産業基礎調整適應新常態,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我國經濟的長期平穩健康發展才有保障。

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關鍵是要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穩增長和調結構是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經濟社會平穩才能為深化改革開放和經濟結構調整創造穩定的宏觀環境。我國是發展中大國,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新常態下經濟雖換擋卻絕不能“失速”。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加劇,部分經濟風險顯現。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質和量的關係,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既抓住時機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又防止經濟增速慣性下滑,通過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保持區間調控彈性,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等措施,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關鍵在於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動力。要做好調結構的“加減乘法”。“減法”,是指有效化解産能過剩,促進資源重新配置,為推進産業升級、優化空間佈局提供契機。“加法”,是指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主要靠市場發現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乘法”,是指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總而言之,要靠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讓調結構轉方式為穩增長提供持久動力。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之“正道”。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認識和判斷上來,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堅持發展,主動作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