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側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13 18:0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在緬懷中凝聚力量 在復興中守望和平

——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側記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記者霍小光、蔡玉高、蔣芳)“1213”,對於南京,對於中國,是個刻骨銘心的日子,也是個記載屈辱的符號。

77年前這一天,侵華日軍在南京開始了一場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我30萬同胞慘遭殺戮,浩浩長江滾動著鮮紅的血浪,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

2014年12月13日,中國迎來了第一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建造于南京江東門集體屠殺及“萬人坑”遺址之上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3日佈置得格外莊嚴肅穆。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這裡隆重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公祭儀式併發表重要講話。

“一批手上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日本戰犯受到了法律和正義的審判與嚴懲,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維護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願同各國人民真誠團結起來,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而攜手努力。”

這是中華民族的時代宣言,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歷史擔當。

從1994年開始,南京市每年這一天都會在此舉行集會悼念活動。“如今升格為國家公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出席。這是對死難同胞最高規格的悼念,是中華民族對苦難歷史的深刻銘記,是中國人民不忘國恥、圓夢中華的響亮宣示。”已經擔任了20年紀念館館長的朱成山感慨萬千。

清晨7時,紀念館舉行了國旗下半旗儀式。

根據國務院的決定,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主會場下半旗。

上午10時整,公祭儀式開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主持儀式。

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響起,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同現場一萬名各界人士代表,齊聲高唱國歌。

“咱們的國歌,正是誕生於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今天,在國家公祭儀式上奏唱,覺得更加心潮澎湃、鬥志昂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指揮張治榮説。

10時01分,淒厲的防空警報劃破天際。全場默哀,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此刻,南京全城的警報同時響起,車輛停駛鳴笛,路上的行人也都駐足默哀。

默哀畢,一曲低回空靈的《安魂曲》奏響,16名禮兵抬起8個巨大的花圈,緩步走上公祭臺,將花圈安放在災難墻前。

現場隱隱傳來啜泣聲。肅立在方陣中的李高山潸然淚下。這位參加過南京保衛戰的抗戰老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如果那時國家足夠強大,我們一定能守衛好南京。”

南京之痛,民族之痛;南京之恥,民族之恥。

夏淑琴、余昌祥、岑洪桂、傅兆增……作為還健在的100多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代表,10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受邀參加了他們期盼已久的國家公祭儀式。

人們看到,習近平總書記攙扶著85歲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臺為國家公祭鼎揭幕。

“我那時還是個孩子,親眼看著家裏人一個個倒下去,這種傷痛一輩子無法忘記。”夏淑琴對記者説,“今天和習總書記一起參加公祭儀式,為國家公祭鼎揭幕,這是我有生之年得到的最大安慰。國家的強盛,就是對我死去的親人和30萬亡靈最好的告慰。”

一起參加揭幕的還有13歲的阮澤宇,他的祖輩也慘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我要好好學習,報效國家。”簡短的話語,充滿了力量。

鼎,國之重器。鑄鼎紀事,積澱著中華文化的歷史情愫。

隨著幕布緩緩降下,一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圓形銅鼎呈現在人們眼前。“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鼎身上鐫刻著160字銘文和287字記事,記敘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和國家公祭日的設立。

隨著3聲“和平大鐘”的鳴響,3000羽和平鴿振翅飛翔,人們從悼念的悲痛中感受到了奮進的力量。

7月7日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週年、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9月30日烈士紀念日……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多場隆重的紀念活動。以此向世界鮮明地表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莊嚴宣示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

撫今追昔,77年前的黑暗歷史早已終結——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習近平鏗鏘有力的話語,真切地表達出中國人民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

痛定思痛,警鐘當須長鳴不止——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憂啟聖,多難興邦。七十七載,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長……”

“和平發展,時代主題,民族復興,世代夢想。龍盤虎踞,彝訓鼎銘,繼往開來,永志不忘。繼往開來,永志不忘。繼往開來,永志不忘!”

公祭儀式上,由77名青少年朗誦的《和平宣言》表達出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信念——中華民族的發展前景無比光明。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