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華安:建立健全幹部聯絡群眾常態化機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15 13:1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福州12月15日電(記者 林建武、黃阿彬)閩南山區華安縣突出黨建引領,抓黨建與抓經濟互融並重,黨群幹群一心,艱苦創業,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綠色發展比翼齊飛。

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9日是新圩鎮的傳統圩日。在新圩村村部,村黨支部書記蘇志剛和往常一樣,跟村幹部一起利用農曆逢三、逢八圩日,開展“一圩一日”辦公。當天,蘇志剛佈置了醫保辦理等事項,大家決定由村財替村民繳納明年的醫保,每人90元。

“‘一圩一日’辦公制度持續了30多年,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蘇志剛説。

先鋒村村支書林秀福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法。林秀福説,黨的十八大後,村支部提出的新“四對比五算賬”:比帶頭致富誰先,比引領發展誰強,比産業轉型誰快,比品牌創新誰優;算政策效益賬,算家庭富裕賬,算社會和諧賬,算生態優美賬,算幸福指數賬。

“通過對比算賬,村民找到了發展的方向,增添了發展的動力,富美村莊建設如火如荼。”林秀福説,先鋒村是華安種茶的先鋒,85%以上農戶靠種茶制茶蓋了小洋樓。近年來,村裏多方籌資新建了小學、文化公園、排污管道、道路硬化工程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華安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周偉輝説,華安進一步總結推廣先鋒村“四對比五算賬”、新圩村“一圩一日”、土樓和諧“申遺”等群眾工作法,為建立健全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常態化機制,轉變思想作風提供了堅強保障。

培養一批創富帶富的領路人

“一個人富不算富,黨員‘三培養’帶領大夥一起來致富。”哈龍峰茶業董事長、黨支部書記劉火城説。劉火城是仙都鎮市後村農民,早期從事茶葉加工。在“三培養”活動中劉火城入了黨,2007年公司成立黨支部,目前有黨員骨幹12名。隨著小作坊成長為省級龍頭企業,劉火城帶領大家一起致富,不僅解決100多名農民就業,還帶動當地農民人均收入達1萬元以上。

據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曾貴森介紹,在當地農村開展的黨員“三培養”活動,就是把優秀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黨員中的優秀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幹部。目前,全縣農村共確定“三培養”對象1318名,把此做法向非公企業延伸,重新確定非公企業“三培養”對象177名,新增77名,並建立晉退長效機制。新長誠(漳州)重工有限公司經理、黨支部書記陳明理説:“公司裏的核心崗位都由黨員來擔任。”

黨員幹部項目制服務企業

“地無十畝平,路無百米直”是典型沿海山區縣——華安的寫照。短短幾年,開發區從無到有,打破“華安不可能辦工業”的宿論,建成了省級經濟開發區。目前,園區項目總數達174個,總投資300億元以上。

縣委副書記、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黃慶華説:“華安把圖飛之想轉化為現實飛途,得益於華安黨員幹部多年紮實工作的結果。”

“我們實行黨員幹部項目負責制,為企業提供服務。”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藍國芬説。“這裡的服務不比上海差。”曾在上海創業多年、如今在華安正興車輪限公司任總經理的魏隆誼説。

連續10年在春節上班第一天,組織全縣幹部開展進企下村辦實事活動,藍國芬説,其目的是讓企業、群眾在節後上班第一天就見到幹部良好的作風和積極的狀態。

“我們牢牢抓住黨建工作這項主業,把黨建和項目、工業、環境和民生等重點工作同步部署、檢查、考核,提速富美華安、幸福華安建設。”縣委書記柯志宏道説,“有困難找幹部,有需求我服務。”今年來,解決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388個、切身利益問題402個,使群眾合理訴求得到及時解決,消減了矛盾隱患,促進了社會和諧。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