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總統稱中哈産能合作計劃為“李計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17 08:09 來源: 新京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李克強總理已啟程離開哈薩克斯坦,赴塞爾維亞訪問。某種意義上,他的專機是沿著“光明大道”起飛的。專機升空,但關於“李計劃”的熱議和憧憬,扎紮實實地留在這片中亞土地上。

  外界都相當關注,李克強和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的會談,從原定交互傳譯一小時,變成同聲傳譯一個半小時——其中有何玄機?他們談了些什麼?李克強所言“超出預期的成果”究竟是怎麼實現的?

中哈合作從“常規公路”升至“光明大道”

  不妨倒敘,從會談臨近結束時説起。中國總理給哈方留下深刻印象。納扎爾巴耶夫稱讚李克強務實高效的外交風格,並將中哈産能合作命名為“李計劃”。

  一個嶄新的術語就此誕生。某種意義上,李計劃,是總理哈薩克斯坦之行最大亮點。

  據知情人士透露,會談的開端是“常規套路”,哈方希望向中方出口能源、農産品,此時,李克強不失時機地提出:我們為什麼不在“光明大道”上合作?

  一個月前,納扎爾巴耶夫剛剛在國情咨文中提出了新經濟政策“光明大道”計劃,其核心內容是加強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總理的話,引起了哈總統高度興趣。誰能拒絕這樣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提議呢?李克強的臨場急智和外交智慧,成功地把這場會談,當然也是中哈合作的未來前景,從“常規公路”升級到了“光明大道”。

“李計劃”讓中哈兩國發展戰略實現對接

  這一升級的秘訣,正是“李計劃”的核心。李克強從哈本國的經濟計劃中發現了中哈間彼此最大的互補、最大的契合點,因而也是互利共贏的新增長點。

  哈薩克斯坦面臨農業國和資源型國家的轉型升級,其經濟亟需提振,因而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鋼鐵、水泥、玻璃等有大量需求。中國在基建方面經驗豐富,國內又有不少多餘且優質的産能,關鍵是具有性價比優勢。中國企業可以依託較強的裝備製造能力,在哈國內建鋼鐵廠、水泥廠、平板玻璃廠,就地消化哈方原料,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

  兩國的發展戰略,憑藉“李計劃”實現了對接。中國富餘的優質産能和哈薩克斯坦基礎設施的缺口結合起來,中國裝備將極大助力“光明大道”——這就是後來外界所知的“中哈産能合作框架”。

合作包括公路、住房、旅遊等一攬子計劃

  李克強再次扮演了“超級推銷員”的角色。但這絕不是單純的推銷。“李計劃”首先是暖計劃,中國參與“光明大道”的,不是冷冰冰的産能輸出,而是包括公路、住房、農業深加工、旅遊開發等的一攬子計劃。民生為先,將造福雙方老百姓。

  “李計劃”的吸引力還來自“體諒”。李克強在會談中指出,哈方不應滿足於低附加值初級商品的出口,而中國提出的合作方案更加注重可持續性,能帶來就業,實際上是對轉型期的哈薩克斯坦提供整套工業化經驗的輸出。李克強一直以來強調的經濟外交要“義利結合”,在這個合作框架中得到完美體現。

  “李計劃”的背後,是對中國經濟和世界大局的精準研判。李克強唸唸在茲的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對外交而言,可以理解為裝備製造“走出去”升級版。依託中哈産能合作這樣的大單,不僅國內産能得以消化,裝備製造也跟著走了出去,從而實現出口的高附加值。

  目前,整個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普遍復蘇乏力,中哈經濟同樣面臨下行壓力。要應對新挑戰,就必須尋找新增長點,雙方合作、多方合作才能共克時艱。“李計劃”的魅力正在於,這是真正的包容性增長,給地區帶來繁榮與和平,讓人民的生活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

  這樣的誠心與善意令哈方怦然心動,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因此將中哈産能合作一攬子計劃稱為“李計劃”。(新京報特約撰稿 穆柏)

責任編輯: 薛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