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有時誘發食品安全焦慮的內地農産品,其實也有“高大上”的一面。在國內不少外向農業基地,生産和管理執行國際標準,農産品質優、價高、銷路廣,農民生産幹勁足。 優質就給優價 “我養的小龍蝦能夠賣到美、德等歐美國家,這是老一輩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湖北省潛江市“養蝦明星”姜友余説,這意味著自己參與到全球市場競爭,而且還贏了。 加入WTO後,我國農産品開始進軍全球市場。土地、農民甚至每個生産細節都裹進這個大市場中。 “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就得按它的規則來玩。”在潛江經營多年小龍蝦出口的萊克水産集團總經理鄭中龍説,國際競爭的基本規則就是市場原則,價值決定價格,優質就給優價。 “稻田的清水養蝦,個大、乾淨、健康,一般而言價格比國內市場要高20%到30%。”姜友余介紹。 “港桌四碟菜,一碟産賀州”,廣西賀州市是專供港澳蔬菜基地之一。該市鋪門鎮福塔村菜農梁先珠種的90畝豌豆苗,最近迎來採摘季。“豌豆杯是豌豆苗中最鮮嫩的部分,地頭收購價為15元/斤,運到香港,價格就能漲到40多元一斤。”他説。 從2004年至2013年,我國農産品出口規模由230.8億美元快速擴大到671億美元,年均增長12.6%。來自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農産品出口達到3522.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6%。近供港澳,中售日韓,遠銷歐美。 執行國際標準 記者走訪發現,與傳統農業迥異的是,外向農業從土壤、農資、種養、運輸,整個過程都嚴格貫徹國際標準。 山東省壽光市是我國著名的蔬菜出口基地,該市稻田鎮一年出口西紅柿就達5萬噸。稻田鎮蔬菜出口協會理事長崔玉祿介紹,出口西紅柿要求非常嚴、非常細,比如單個重量一般在150克到200克,色澤、硬度也有細緻的規範。 在梁先珠的豌豆地裏,記者看到田間管理規程,上面清楚地寫了採摘時間。“豌豆杯要在接近中午的時候摘,這時候露水已經蒸發,摘下來之後不會因為水分過多而容易腐爛。”梁先珠介紹,這跟普通莊稼相比,麻煩得不可思議,如果一個環節錯了,那麼豌豆杯的品質就難以保證。 記者看到,大型蔬菜公司都有保鮮冷庫和冷鏈運輸車輛。蔬菜採摘兩個小時內進冷庫,晚上裝車運往深圳、東莞等地檢驗通關,第二天早晨在香港、澳門上市。 貫徹國際標準倒逼農民綠色種養觀念提升,保護環境成為各方共識。 潛江位於我國江漢平原腹地。這裡水網密布,湖泊眾多,是天然優質水産養殖區。為了創造更好的小龍蝦産業發展環境,當地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成為“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 全程嚴格監管 外向農業實行全過程監督。既有政府相關部門的日常監管,也有協會、農戶之間的自我約束。 崔玉祿説,過去有人偷施“黑藥”,現在經過層層檢測,用‘黑藥’的根本無法生存。村委會、訂單公司、市農業部門時常來檢查,不提前打招呼,直接進入田裏檢測。 “出口蔬菜還有條形碼,跟身份證一樣,一掃就知道是哪個大棚産的。”崔玉祿説,一旦被檢測出用了違禁藥,産品退回不説,整個大棚都被推平,“砸飯碗的事,誰做?” 在萊克水産集團加工車間,穿著統一制服的工人在生産線上有條不紊地操作。車間技術員不僅進行技術指導,而且還是質量監督員,杜絕違規操作。 此外,農戶之間逐漸養成相互監督、自我約束的生産習慣。梁先珠和同村10多名村民組成蔬菜生産合作社。他説:“一方面交流綠色種植信息和經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相互督促和提醒。”(記者 黃艷 吳小康 蕭海川 黃浩銘 劉羊旸)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