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港擴建“拿下”:中歐陸海快線“通”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22 09:20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結束亞歐三國出訪、返回北京當天,李克強總理的務實外交再傳捷報。當地時間20日下午,《中遠比港友好協商協議》獲得希臘議會批准,為李克強提出的“中歐陸海快線”戰略構想劃上圓滿句號,也使這條快線建設向前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一條全新線路,開闢了中國到歐洲距離最短的海運航線

  比雷埃夫斯港(簡稱“比港”)是希臘最大港口,被稱為“歐洲的南大門”,也是“中歐陸海快線”海陸交界的中樞節點。過去的很長時間,中國的貨物要想進入歐洲,都需要穿過印度洋、繞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再縱向穿越整個南大西洋、路經西非海岸,幾經輾轉才能抵達歐洲。而通過比雷埃夫斯港,一艘滿載中國貨物的集裝箱貨輪可以直接穿過紅海、蘇伊士運河在此卸貨,經由鐵路直接運送到歐洲的腹地。

  這條全新線路開闢了中國到歐洲距離最短的海運航線,使中國貨物抵達歐洲的海運時間縮短了7-11天。而在這條線路中,地處海陸聯運樞紐位置的比港,其價值無疑是重中之重。

  2008年,中遠集團中標獲得了比港集裝箱2、3號碼頭特許經營權。而根據本次修訂後的協商協議,中遠集團將投資2.3億歐元用於擴建比港3號碼頭西側,每年集裝箱吞吐量將從去年的316.4萬標箱增長為475萬標箱。

  這一擴建不僅給深耕當地的中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也讓中歐進出口貿易有了質的飛躍。一篇評論文章因此寫道:當海運與陸運完美對接,其迸發出的能量是無窮的,無論是航運企業還是製造業,都將獲得巨大的優勢。

  從被稱為“歐洲中心”的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到比港這個“歐洲南大門”,背後是中國總理的外交運籌

  在這條全新線路的背後,是中國總理一次次運籌帷幄的外交行程,和穩紮穩打地務實推進。

  去年11月,李克強在羅馬尼亞出席出席第二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時,與匈牙利、塞爾維亞兩國總理達成一致,共同修建改造升級匈塞鐵路。今年6月,李克強訪問希臘期間,與希臘總理薩馬拉斯共同考察了中遠運輸集團比雷埃夫斯集裝箱碼頭,探討深化兩國在港口的合作,推動兩國企業共同發展修船、船舶配套等産業。

  在此基礎上,今年12月出訪塞爾維亞期間,李克強與塞爾維亞、匈牙利、馬其頓三國總理一致同意,共同打造“中歐陸海快線”,進一步將匈塞鐵路和比雷埃夫斯港“連為一體”。途徑比港的航線大幅節省了海運時間,而途徑希臘、馬其頓、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貨運列車,又將貨物直運進歐洲腹地。

  至此,從被稱為“歐洲中心”的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到比港這個“歐洲南大門”,一條通往歐洲腹地的便捷運輸通道顯出了完整的規劃。

  在與三國總理共見記者時,李克強説,中歐陸海快線是去年匈塞鐵路的進一步落實、深化和升級。中歐陸海快線一旦建成,將為中國對歐出口和歐洲商品進入中國開闢新的便捷航線。同時,中國裝備、中國技術也因此有更多機會走向歐洲市場。

  至於希臘議會20日批准的《中遠比港友好協商協議》,則通過提高港口的吞吐量,讓中歐陸海快線的“含金量”進一步提升。有人評論説,這是總理長期深耕歐洲結出的碩果,更是為李總理此次亞歐出訪行程的一個“完美句點”。

  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大力推動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是抵禦經濟下行壓力的一劑良藥

  當然,中歐陸海快線的建設和比港的擴建,獲益的絕不僅僅是中國。在四國總理共見記者時,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連連稱讚這是一個“大而重要的日子”,認為項目建成後將有力提升沿線各國物流水平,加速人員、商品、企業之間往來交流。

  馬其頓總理格魯埃夫斯基則強調説,“這個項目不僅對本地區非常重要,而且對於整個歐洲和中國也同樣重要。快線的建設將提振經濟,極大推動交通便利化,促進人員往來。”

  至於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更是在中希雙方合作的推動下,成為全世界吞吐量增長最快的碼頭之一,僅從2012年到2014年上半年,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增長就超過了100%。

  希臘總理薩馬拉斯因此感嘆,比港是希中“務實合作的成功典範”。中國對希投資不僅增加了希臘民眾就業崗位和收入,而且促進了希臘的經濟發展,也提升了希臘在歐洲和世界上的地位。

  他説,希臘願發揮區位和航運優勢,為歐亞合作做出貢獻。

  在此次訪問歐洲期間,李克強表示,歐盟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中歐之間的貿易投資合作潛力巨大。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大力推動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是抵禦經濟下行壓力的一劑良藥。

  他説,中方希望在中歐之間多建設幾條快捷通道,把中歐合作的“蛋糕”做得越來越大。(肖楠)

責任編輯: 劉笑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