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合作升級再添新契機 多領域合作孕育新碩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22 16:47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12月14日開始對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進行正式訪問,出席在哈薩克斯坦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在塞爾維亞舉行的第三次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並赴泰國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中國外交部官員表示,此訪有助於全面提升中國與往訪國關係,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與中東歐國家以及東盟國家的合作機制,豐富合作內涵。

李克強總理最後一站到達泰國。在泰期間,總理出席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會見泰國總理巴育並共同見證《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和《中泰農産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進一步打造中國-東盟合作升級版,為深化中國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的合作帶來新的契機。12月22日上午10時,中國政府網邀請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對總理此次出訪成果進行深度解讀。

中泰經濟合作重在工農業互助發展

周永生表示,泰國是一個農業發達但工業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泰國經濟想持續起飛就要和中國進行合作。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工業非常發達的國家,2012年的時候工業總産值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裝備製造業總産值也居世界首位,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是有能力幫助泰國進行工業領域發展建設的。同時,我國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農業産品,龐大的市場需求也會給泰國農業發展帶來好的幫助。因此中泰工農業之間的互補互助成為了兩國間合作的重要契合點,前景十分廣闊。也正是因為這樣,使得總理此次訪泰,受到了巴育總理的高度重視與熱情款待,這從側面也體現了泰國政府和人民對中泰合作的期待。

中泰鐵路潛力無限 中國高鐵技術質高價優

對於中泰鐵路項目的開展,周永生認為,鐵路所在的區域,毫無疑問也會帶來非常大的經濟、人員往來上的改變,使之緊密化、便利化,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中泰800多公里鐵路一旦建成,不僅使泰國大部分地區的交通設施得到了提升,更具有十分長遠的深刻意義。中泰向西可以修到緬甸、印度,和中印緬孟經濟走廊連接在一起,向東南可以修到柬埔寨,然後到越南,甚至説將來可以和新加坡的鐵路相連通,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説這是泛亞鐵路的一部分。我國現在和老撾也在計劃修鐵路,老撾鐵路如果和泰國鐵路銜接起來,東南亞的泛亞鐵路就已經初具規模,整個東南亞地區和中國的經濟就處於一種比較便捷的互聯互通狀態,整個地區的經濟就會得到非常大的受益,得到很大的推動。

此外,對於國際上的質疑聲音,周永生解釋,對於中國頂替日本修建泰國鐵路一事,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中國的高鐵技術確實在整體綜合性能上比日本要先進,舒適程度也比日本好。二是中國高鐵的先進技術不止這一項。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採取的是合理購買技術政策,先後購買了日本、德國、法國和加拿大等公司的高鐵技術,同時將優良技術加以整合發揚,形成了世界上整體最先進、價格最低廉的一種綜合性的高鐵技術。這是一種正常的國際貿易,世界上的平等交易。另一方面,世界上現在所有的國家,包括國際高鐵壟斷的大公司也都承認中國的高鐵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一江兩岸鄰里情深 親密扶持合作無間

周永生表示,中國的瀾滄江進入東南亞後名為大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這五個國家被稱為中南半島五國。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東南亞國家可以説是和我們最友好的國家。像泰國和我國長期保持友好關係,雙邊合作、貿易始終都比較緊密。可以説這幾個國家是我國和東南亞國家發展關係的基礎和核心。

2010年,我國和東盟建立的自由貿易區建成,極大地促進了國家之間貿易往來,東盟國家的農産品大量進入中國,使它們的農業問題得到了很大的緩解。我國也向這些國家出口技術、工業化産品。所以雙方的合作是非常緊密的,在經貿領域、投資領域都獲得了非常大的發展。同時,華為作為我國一線電信産業,也為中國與中南半島五國在電信領域的合作做出貢獻。

中國—東盟未來合作側重基礎設施建設

談到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領導人第五次會議上通過的《區域投資框架執行計劃》,周永生認為,未來中國和東盟的投資計劃側重於基礎設施建設,側重於互聯互通。現在媒體披露,在大湄公河次區域這個地方正在建設的道路就有九條,南北縱向的有幾條,東西橫向的有幾條。這些道路的建設可以説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大量的投入。我國幫助東南亞國家把那些交通設施、基礎道路都建設好了,不僅僅便利於中國去投資,也不僅僅便利於東南亞國家相互之間的投資,西方發達國家願意到這個地方來投資,對他們來説也是增加了極大的便利。這是中國和世界融合來推動整個世界和平發展,經濟互聯互通、一體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針。

中國講求以“和”為貴 破壞水資源並不符實

談到中國外交精神及中國智慧,周永生表示,中國講求儒家文化,以和為貴,根據各自力量的大小,來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力量,不排斥任何一個積極的力量,從而在過程當中各有所得,互惠雙贏。

同時,周永生提到,在中國崛起以後有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中國周邊國家,認為大湄公河次區域的水文合作損害湄公河生態,其實這種説法在於非常不了解實際情況。首先,水資源開發,比如建大壩、搞水電,是不減少河流的水流量的。其次就湄公河考察結果,也表明其水資源並未受到損害。實際上在湄公河流域,我國合作的真誠是顯而易見的。最典型的是我國給湄公河流域國家提供水文信息,就是中國表明合作態度的一個重要的、真誠的表現。另一方面,中國還拿出1億人民幣修改和疏浚湄公河的河道,這也是我國對整個湄公河流域的貢獻。

五點建議落實合作 中國外交親誠惠容

在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五點建議,周永生解釋,第一是深化基礎設施合作,重視修路跟電信工程建設,同時加強貿易和投融資合作。第二在産業創新方面,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電子商務平臺,可節約物流成本,使商業運作進入高效、便利化狀態。同時,我國還關注大湄公河次區域的民生問題,過去三年進行訪貧問苦支援多達1100多萬美元,明年一年內對東盟援助將達30億人民幣,對社會發展有極大提升作用。

周永生補充道,李克強總理曾説,過去的十年是中國同東盟發展的黃金十年,而未來的發展是鑽石的十年。所以中國和東盟的關係,中國和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的關係會越來越好。當然,我們説越來越好的時候,並不是説無視矛盾、無視問題,肯定會有矛盾、肯定會有問題的,就像朋友和朋友之間相處也會有矛盾。

中國的外交風格完全是親誠惠容的理念,儘管我們講親誠惠容是周邊國家的外交理念,實際上中國在整個世界都在實踐這種理念。中國和歐洲國家,特別是中東歐國家,最近李克強總理出席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政府首腦會議,達成了非常多的成果,促進了中國同中東歐國家關係的發展。所以説中國的崛起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發展,給貧困落後的地區帶來的是富裕和希望。(薛雪)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