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技不再“墻裏開花墻外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26 14:13 來源: 陜西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曾幾何時,陜西省作為科技資源大省,每年科技成果産出量居全國前列,但科技成果轉化“墻裏開花墻外紅”的現象比較突出。隨著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的不斷深化,制約科研成果轉化的“壁壘”問題正逐漸破解。

近年來,全省每年技術合同交易額以接近50%的速度增長,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大大提升的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外省成果在陜落地。截至12月19日,全省技術合同交易25731份,金額629.26億元。其中,吸納本省技術合同10927份,金額182.43億元;吸納外省技術合同2791份,金額79.33億元。

搭建平臺,讓科研和市場及時對接

科研與企業脫節,是科技成果轉化難的一個重要原因。陜西省通過搭建各種對接平臺,為企業解決發展中動力不足難題的同時,也讓科研面向市場,推進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産業化。

12月9日,在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舉辦的第二屆東西部科技成果與專利技術轉讓合作促進大會上,咸陽市科技局發佈了全市産業發展技術提升與項目需求以及企業技術難題,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大學、陜西科技大學和陜西中醫學院面向咸陽市産業與技術需求推介了相應的科技成果。雖然推介是面向咸陽市企業,但這些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吸引了300多家省內外商會和企業參加,並達成多項合作協議。

高校是陜西省科研成果産出的核心力量。為促進高校科研和市場對接,發揮高校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陜西省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自2005年起,依託省內相關高校,陜西省先後組建成立了陜西工業技術研究院、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等6家工研院,發揮集成創新優勢,組織開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培育孵化科技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支撐重點産業發展。截至目前,6家工研院已累計實施産業化項目117項,培育孵化科技企業153家。西安交通大學把近幾年取得的30多項重大科技創新成果、2000多項發明專利以及500余項可轉化科研成果全部投入與西鹹新區共建的科技創新港,面向社會開放,用於高新企業的培育和規模企業的技術供給。

突出中試,使科研和生産有效銜接

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要經過中試,才能實現産業化。然而中試環節需要大量的技術集成和資金投入,企業和科技人員都沒有積極性,導致很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為此,陜西省以結構調整的重點項目為導向,抓住中試這個關鍵環節,促進科技成果儘快就地轉化。

在多年的發展中,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建立了稀有金屬材料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2個科研及中試平臺,遴選成熟的科研成果進行中試驗證,使科研與生産之間建立了有效銜接。大量有效的中試活動,使得西北有色院的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70%以上,應用率在80%以上,在鈦及鈦合金材料、超導材料和稀有金屬材料三個高技術領域,實現了一項成果轉化一個産業。

對中試環節的投入,還將隨著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工作的推進不斷加大。圍繞汽車、能源化工、先進裝備製造、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現代農業、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九大産業,陜西省將實施重大科技成果中試專項,建設20個省級科技成果中試基地,促進符合陜西省結構調整方向的科研成果儘快轉化。

金融助力,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

幾年前,西北大學孫文基教授團隊研製的黃疸型肝炎特效藥成果,被東北一家制藥廠買走的事情,至今讓很多省上領導提起來仍唏噓不已。據孫文基教授介紹,該藥物以秦嶺特有的秦韭為原材料,具有單一化合物、單一成分等多項顯著優勢。然而,在成果出來一年多的時間裏,團隊多次與陜西省企業聯絡,均以新藥風險太大為由拒絕投資。

科研成果産業化中的高風險和融資難是制約科研成果轉化的瓶頸問題。陜西省通過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多種措施,促進科技和金融有效結合,打通科研成果和市場的最後一公里。目前,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財政撥款的累計額達到5億元,帶動社會資金超過40億元,支持在陜西省實施的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創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陜西省還率先在全國建立了科技保險風險補償機制,由財政補貼資金,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投資風險埋單。

隨著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持續推進,一個個科研成果快速在省內落地開花,省外的優秀科技成果也不斷在陜落地。12月中旬,西安浩海嘉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與中國海洋大學簽約,一項中國海洋大學擁有專利的世界先進的水滲透技術將服務於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記者 張梅)

責任編輯: 戚軒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