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腕求生,為藍天碧水攜手而戰 説不清楚從什麼時候起,霧霾成為河北人民心頭揮之不去的痛;而2014年初冬的那一抹“APEC藍”,又給了我們無限的憧憬與希冀。 為了“APEC藍”,河北省停産限産企業達到8430家,停工工地5825家。自去年以來,全省實施削減鋼鐵、水泥、玻璃産能和煤炭消耗的“6643”工程,關停各類污染企業8000多家。 壯士斷腕,背水一戰。聽上去有幾許悲壯,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決心,我們在收穫好的空氣的同時,經濟“表情”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鹿泉曾是華北地區重要的建材基地,高峰時水泥企業達到166家,拼資源、拼環境、産業單一的粗放發展模式一度制約了經濟的健康發展。2007年以來,該區先後集中開展了三次大規模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攻堅戰。經過三次調整,累計拆除75座水泥立窯、128台磨機、1497座料倉,削減熟料産能654萬噸、水泥産能3028萬噸、採石産能515萬方。在做“減法”的同時,該區積極做好“加法”,培育了休閒服務業、電子信息業、輕工食品業、裝備製造業四大新興産業。去年1-10月份,該區四大新興産業納稅17.5億元,稅收佔比達到63%,單位電量財政收入增長307%,GDP能耗下降47.7%。 在努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河北省也加大了同京津合作,共同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2014年7月31日,京冀兩地簽署《共同加快張承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協議》,雙方將進一步加大水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植樹造林、國家公園、碳排放權交易、首都周邊貧困縣脫貧等方面工作力度。2014年12月30日,《中國開發區協會與京津冀開發區協會共同推進京津冀開發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訂,京津冀三地開發區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合作機制正式形成。 産業協作,“京津研發、河北製造”模式正在形成 2013年12月26日,一輛嶄新的汽車緩緩駛下北京汽車製造廠有限公司黃驊公司的總裝生産線,宣告北汽“黃驊製造”正式誕生。目前,北汽集團已將旗下北京汽車製造廠有限公司産能全部移至黃驊,到2015年二期建設完成後,年生産能力可達40萬輛。 2014年7月,北京市和河北省簽署了共建曹妃甸的框架協議,共同把曹妃甸打造成首都戰略功能區和協同發展示範區。目前,已有首鋼、漢能光伏産業集團、北控水務投資集團、華潤電力等央企和北京企業落戶曹妃甸,總投資達1446億元。 曹妃甸和滄州的“故事”只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河北還在更多領域收穫了協同發展的“紅利”——秦皇島與北京,因中關村而加深緣分。2014年5月11日,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正式掛牌,這是河北省對接京津的首個綜合性高科技園區,也是中關村海淀園在京外落地的首個外省“分店”;2014年12月9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央企京企·承德項目合作會上,承德簽下10項合作框架協議及具體合作項目協議;保定成立了9個專項集中攻堅指揮部全面與北京對接,大紅門市場落戶白溝新城;張北縣與北京中關村合作共建雲計算産業園,吸引投資超百億元。京津冀産業協作,風生水起。截至2014年10月底,河北省從京津引進資金1204億元,引進項目850個。 在京冀“6+1”、津冀“4+1”合作框架協議下,今年,京津冀三地將推進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白洋淀科技城、亦莊廊坊産業園和冀津循環經濟示範園等合作園區建設,力促曹妃甸千萬噸級煉油、北京現代汽車第四工廠、阿裏巴巴張北雲計算中心、中糧100萬噸燃料乙醇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同時,圍繞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以建設中關村河北科技園、清華大學固安中試孵化基地等為載體,下大力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省實現産業化,逐步形成“京津研發、河北製造”産業協作模式。(記者商棠)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