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如何發展現代農業——訪農業部部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08 08:31 來源: 農業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更為迫切。

    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什麼?我們該如何發展現代農業?記者就這些問題專訪了農業部部長韓長賦。

    韓長賦表示,當前,農業部門適應新常態、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大力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

    他指出,近年來我國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但各種風險和結構性矛盾也在積累聚集,突出表現在:農業資源偏緊和生態環境惡化的制約日益突出,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的挑戰日益突出,農業生産結構失衡的問題日益突出,農業比較效益低與國內外農産品價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應對這些農業發展的現實挑戰,必須加快“轉方式、調結構”。

    他同時指出,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也迫切需要加快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目前,我國農業發展方式仍然是傳統與現代並存。雖然農業技術設施裝備條件逐步改善,但“毛細血管”不發達、“最後一公里”不到位、農業投入品利用率不高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雖然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展,但小規模經營仍佔大多數,限制了農業勞動生産率的提高。雖然我國是種養業生産大國,但農業區域比較優勢還未充分發揮,農業産業鏈條不完整、不銜接仍然是軟肋。

    從另一方面看,我國加快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正面臨著難得機遇。韓長賦表示,當前我國主要農産品供應充足,為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提供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全面實施,為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留出了餘地;農産品消費水平提高,為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增添了拉動力;國際農産品市場供給充足,為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提供了條件。

    他指出,轉方式,重點是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真正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由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調結構,重點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和資源稟賦特點,科學確定主要農産品自給水平、生産優先序和區域佈局,在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不斷優化種養結構、産品結構、區域結構。為此,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要更加注重提高糧食産能,挖掘糧食生産新潛力。無論怎樣轉、怎樣調,都絕不能把糧食産能調低了、耕地調少了,這是必須堅守的底線。穩定糧食産量是前提,提升糧食産能是根本。

    要更加注重農産品質量安全,確保“舌尖上的安全”。現代農業首先是質量安全的農業。要讓消費者不僅吃飽吃好,還吃得安全放心,農業部門要有這個擔當。要堅持“産出來”與“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一方面,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産;另一方面,不斷強化監管。

    要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經營方式創新,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現代農業應該是高效農業。要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要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要提高農産品加工流通效率。

    要更加注重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要堅持“保護”與“治理”並重,下決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首先是做到不欠新賬,逐步使透支的農業資源、環境得到休養生息。

    要更加注重適應市場需求和資源條件,優化調整産業結構。現代農業必須是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市場需求的産業,必須是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産業。要進一步優化農業區域佈局,進一步優化種養業結構,進一步開發農業多種功能。

    要更加注重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農業競爭力。我國農業已經處於全面開放的國際大環境、大市場中。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也要有世界眼光,在全球化背景下謀劃農業發展戰略。要推進農業對外開放,要著力構建農業“走出去”政策體系。

    韓長賦表示,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是長期任務、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注意把握節奏和方法,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原則。首要的是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願。農民是“轉方式、調結構”的主體,必須尊重他們的意願和經營自主權,政府部門重點是做好規劃引導和服務、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切忌越俎代庖、行政命令。要堅持市場導向,尊重經濟規律。深入研究需求特點、市場走勢,善於利用市場信息引導農業生産,善於通過市場流通鏈條帶動農業生産,善於運用市場的辦法指導和組織農業生産,防止因盲目跟風、搞“一窩蜂”,遭到市場懲罰、農民埋怨。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發揮比較優勢。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區位優勢和市場條件,加強分類研究,科學制定規劃,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政策的針對性、實效性。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