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月14日電(記者 李華梁、葉建平)9日召開的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四川省相關單位和個人主持或參與的40個項目獲獎,數量較上一年度增加了近一倍。 記者追蹤採訪時發現,作為傳統經濟大省,四川省面對巨大經濟下行壓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用政策撬動科技“紅利”,填補傳統産業的“下滑空間”。 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四川高新技術産業總産值將達1.2萬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超過26%。 創新驅動助力傳統企業困境“突圍” 近年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受成本上升、需求下降“雙向擠壓”,四川省化工、白酒、鋼鐵等傳統産業持續低迷。 企業如何在經濟“新常態”下尋求困境“突圍”? 四川龍蟒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鈦白粉生産企業。在鋼鐵全行業虧損情況下,這家企業卻保持著盈利。原來,這家企業先後投資近20億元,在釩鈦磁鐵礦採選、冶煉等環節加大科技攻關,使過去廢棄不用的表外礦的回收利用率達到了90%以上,選鐵尾礦中鈦的利用率超過了75%。 科倫藥業是我國輸液用品製造的一家龍頭企業,其自主研發的“可立袋”此次獲得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公司董事長劉革新坦言,公司歷時4年,耗資5000多萬元,于2007年成功研製出了這個可直立擺放且可全密閉輸液的新型輸液包裝。“可立袋”已成為公司當前銷量增長最快的産品之一,短短7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84億元,利稅51億元。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記者走訪時發現,四川一些傳統企業嘗到了科技創新的“甜頭”。他們坦言,面對行業持續低迷,科技創新讓他們“重燃”活力。 高新産業“增量”衝抵傳統産業“存量”下滑 在傳統産業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四川省去年仍堅決地關停淘汰了落後企業505家,同時交出了一張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答卷。 原來,這得益於四川省重點打造的優勢新興産業。去年以來,四川省提出打造頁巖氣、節能環保裝備、信息安全、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等五大高端成長型産業。它們正逐步衝抵傳統産業“存量”下滑的空間。 四川省統計局總經濟師熊建中認為,這幾個新興産業,具有明顯技術集成、産業帶動的特點,可以引領冶金、化工、電子、機械加工等眾多領域的技術進步。 去年12月,野馬純電動多功能城市SUV-T70EV在川汽綿陽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下線,實現了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突破;新力光源是四川一家本土企業,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發,開發出了全球領先的新一代交流LED照明技術,正在尋求與飛利浦和歐司朗等行業巨頭合作…… 科技創新成為“新常態” 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高新技術企業,記者走訪時發現,政府在鼓勵科技創新方面的主動作為,使科技創新成了企業發展的“新常態”。 海鑫豐是一家鈦白粉生産企業,今年獲得了100萬元的技術開發專項資金支持。如今,這筆錢已投入餘熱回收項目攻關,投産後一年有望回收9萬噸蒸汽,相當於1500萬元。 四川省科技廳廳長劉東介紹説,科技創新的主體應該是企業。四川省近年來改革創新重大科技項目組織方式和立項生成機制,全省重大科技項目七成以上已由企業牽頭實施。 數據顯示,2014年四川全年支持100萬元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546項,經費7.6億多元,其中由企業或企業牽頭承擔的重大項目452項,經費5.6億多元,佔74%。 據了解,四川省還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目前,四川省已與加拿大、英國、意大利等國相關機構簽署科技合作協議10余項。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