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份“清單”做減法 疏解協同見真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5 17:0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記者 任衛東 孔祥鑫 熊琳)“關停退出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392家,搭建30個産業疏解合作平臺,推進産業轉移疏解項目53個,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場36個……”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23日開幕的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介紹的一連串的數字,是2014年以來,北京市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上取得的一項項實質進展。而成績背後,兩份“負面清單”功不可沒。 

“負面清單”堅決做“減法”

2014年,《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和《北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産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2014年版)》等兩份“負面清單”相繼出臺。前者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20個門類的432個行業中類中的147項,後者包括105個污染行業工藝、50項落後生産設備。

“在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中,全市範圍內都要限制或禁止建材、造紙、紡織等一般製造業,燃煤發電,區域性物流基地等;包括東城區和西城區在內的核心區還要額外禁止建築業、批發業,禁止新建和擴建高等學校、大型醫院等。”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錄涵蓋範圍之廣,體現了北京“做減法”態度之堅決。

2014年10月,《北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産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2014年版)》正式對外發佈。這是去年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後,北京市發佈的首份針對污染行業的淘汰退出目錄。

北京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版目錄中規定的105個污染行業工藝中,有65項嚴於國家標準,要求嚴於國家標準的項目比例高達60%。除部分行業、工藝標明要在2015年、2016年完成淘汰退出外,大多數都需要“立即退出”。淘汰污染企業已經從“號召”變為“強制”。

開啟京津冀協同之路

北京市用“清單式”管理産業的理念,在加速産業疏解的同時,更是推動了京津冀産業協同。

從北京現代四工廠將落戶河北黃驊,到北京生物醫藥産業園選址河北渤海新區,再到中關村示範區與天津濱海新區的深入合作。涉及汽車製造業,以及醫藥製造業的特定環節在北京限制行業的相關企業已經開始主動在天津、河北等地佈局。

“隨著北京市‘清單式’管理産業的效應逐步顯現,將會有越來越多北京容納不下,而天津、河北又有需求的産業到津冀兩地尋求發展之路。這對京津冀來説,是三方得益的事情。”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説。

在北京生物醫藥産業園落戶河北渤海新區的簽約儀式上,即將入駐的北京康辰藥業董事長王錫娟表示,企業生産環節放在河北,可以解決原料藥缺失、供應不足的問題,並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同時享受北京的科技資源優勢和河北的低成本優勢。

“首批簽約入駐的22家企業,總投資達到61億元。”河北渤海新區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黨組書記張召堂説,這些知名醫藥企業的入駐將使園區生物醫藥的産業鏈更加完整,並帶動上下游産業的發展,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

追逐“高精尖”的新機遇

專家指出,以往政策出臺後效果不佳的原因大多是問題抽象,概念模糊。清單式管理的理念直接切中要害,有助於抓住目前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提供可操作性的措施,對於具體工作和行動有著很強的指導性。

“目錄的出臺,對於化工而言更是一次機遇。”北京化學工業協會秘書長胡永寧説,不能靠單純的擴大規模來發展化工行業發展佈局將會有重大調整,北京將主要發展石化新材料産品,從重生産轉向重科技創新、重生産性服務轉變。

“目錄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産業盲目擴張,既控制了增量又能優化存量産業結構,有效促進了傢具産業的轉型升級,向環境友好型企業和‘高、精、尖’方向發展。”北京傢具行業協會副會長何法澗説。

“北京市的對於疏解産業的思路已經逐漸明晰,京津有需求的就向外疏解,落後的就就地淘汰。”張貴説,對於轉移疏解,如果相關部門的鼓勵政策的內容更具體,更明確,將會更好地推動京津冀産業格局的合理佈局。

責任編輯: 戚軒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