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大”怎麼了?——三問煤炭行業發展困境和趨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9 19:0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記者 陳煒偉)煤炭是我國能源消費的主體。但從2012年以來,我國煤炭需求下降,煤價大跌。經歷“輝煌十年”的“煤老大”,顯然感受到了陣陣寒意。在能源革命的背景下,煤炭行業何去何從?

“煤老大”怎麼了?

近期,煤炭産量14年來首次下降的消息,成為行業關注焦點。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9日發佈的《2014年中國煤炭工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預計2014年,我國煤炭産量同比減少2.5%左右,是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煤炭産量十餘年來首次下降,也將煤炭市場帶入了“寒冬”。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煤炭市場深度調整,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煤價大幅下跌。2014年,煤炭市場供大於求矛盾依舊突出,庫存增加,效益下降。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目前全國煤炭企業虧損面超過70%,大部分煤炭企業經營困難,一些企業減發、欠發工資問題突出。

煤炭市場為何突然間不景氣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分析説,造成煤炭市場供求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煤炭市場需求不旺、産能建設超前、進口規模較大等。

此外,生産集中度低、勞動生産率低、企業社會負擔重、市場化程度不高等煤炭行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在經濟下行、需求放緩的時期充分暴露出來。

“黃金十年”一去不復返,煤炭行業面臨的困境已是業內共識。29日舉行的“2015中國煤炭高峰論壇”,將主題聚焦在“能源革命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煤炭發展戰略與規劃”。與會專家認為,煤炭行業將進入需求增速放緩期、過剩産能與庫存消化期、環境制約增強期和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期。

由此看來,“煤老大”的“苦日子”還要持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論壇上説,煤炭行業依靠數量、速度、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已經結束;煤炭産能過剩已成定局,短期內市場供大於求的形勢難以改變;煤炭價格穩定很難,回升到2012年的高位幾乎是不可能的。

還要不要煤?

去年以來,能源革命的提出,給我國能源行業帶來深遠影響,向來被認為“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行業首當其衝。在治理霧霾、保護環境的背景下,“去煤化”的觀點也被拋出。我們究竟還要不要煤?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作為我國能源主體地位是難以改變的。從我國資源賦存條件看,富煤、貧油、少氣的特點明顯。我國煤炭資源總量佔一次能源資源總量超過90%。

與此同時,非化石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比重中約佔十分之一,短期內難堪大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説,新能源支撐能源需求需要較長的成長期,至少需要15年到20年的時間才能夠替代另一種能源結構。

從利用角度看,黑色的煤炭,不一定是“骯髒”的。以佔煤炭消費約一半的發電為例,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華集團董事長張玉卓介紹,通過燃煤電廠升級改造,可以實現煤電污染物排放達到或優於天然氣燃氣機組排放水平。此外,通過煤制油、煤制氣等現代煤化工,不僅能實現煤炭清潔高效低碳轉化,還能降低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

“煤炭革命,不是‘革煤炭的命’,而是要把煤炭挖好、用好、管好。”謝和平説,煤炭生産消費可以實現潔凈、綠色、低碳,煤炭也是最經濟、最可靠的能源,沒有理由“去煤化”。

煤炭出路在哪?

不容忽視的是,未來煤炭的需求將會承壓。我國煤炭産能已經超過40億噸,在建規模10億噸以上,煤炭産能釋放壓力加大,而全球煤炭市場過剩,煤炭進口仍將保持較大規模。但在需求端,我國已經明確要調控煤炭消費總量,到2020年,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

由此來看,低迷煤炭行業,必須謀求轉型升級。

“傳統的煤炭利用方式不革命是不行了,煤炭行業革命的核心在於推進煤炭全産業鏈清潔高效開發利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謝克昌説,我國傳統煤炭開發利用方式過度開採、生態破壞,利用技術落後、能效低下,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和減排壓力。

在他看來,煤炭由“黑色”到“綠色”的轉變,要控制開發量,提高科學産能比例;分級分質,對口利用,全面洗選;加大高效潔凈燃煤發電和煤電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推廣,改造工業窯爐,提高燃煤效率;突破技術瓶頸,減少水耗和排放,降低成本,有序佈局,適度發展現代煤化工;重視高硫、高灰、低階煤的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

王顯政認為,煤炭工業發展必須推進結構調整,促進發展方式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推動行業發展由生産、銷售原煤向銷售商品煤、潔凈煤轉變;促進煤炭産品由燃料向原料與燃料並重轉變。此外,要推進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建設。

責任編輯: 劉紅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