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藍天碧水包裹的高密度經濟體 新華社深圳2月5日電(記者楊春南、彭勇、馮璐)環保部近日發佈了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和直轄市、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共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深圳表現搶眼:6項空氣質量指標全面達標,PM2.5濃度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與海口、舟山、拉薩一道成為全國空氣質量較好的前10位城市。 與其他九個城市不同的是,深圳的經濟密度高度聚集,是其他城市的幾倍乃至十幾倍。人們普遍認為,做大經濟蛋糕與保住“藍天碧水”是不可兼得的“魚”和“熊掌”。然而,深圳人民10年磨一劍,克服了重重挑戰,又一次讓世界驚嘆。 挑戰之一:縣域面積如何承載省級經濟體量? 10年前灰霾天氣187天,10年後灰霾天氣不到100天;PM2.5最高濃度62微克/立方米,如今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近些年來,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和空氣質量走出了兩條“背道而馳”的曲線:2004年以來深圳GDP增長了3.5倍,去年達到1.5萬億元,超過國內很多省份;與此同時空氣質量不斷改善,成為國內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之一。 “深圳大氣污染治理既有有利條件,也有很多不利因素。”深圳市常務副市長呂銳鋒説,深圳是濱海城市,對流強,污濁空氣擴散快,但這絕不是空氣質量優良的主要原因,國內一些濱海城市的大氣狀況就説明了這一點。況且10年來,深圳經濟高速發展,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載著1.5萬億元的經濟總量,相當於一個縣級的土地面積支撐著一個省級經濟體的能量,其環境承載能力、空氣質量面對的挑戰可想而知。 深圳空氣質量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10年前,隨著經濟的發展,深圳的大氣污染問題逐漸嚴重。統計顯示,上世紀90年代,深圳灰霾天數開始上升,但在100天以內。2002年,深圳的灰霾天突破100天,並急速上升。2004年達到最高點187天,創歷史最高水平。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主任劉初漢説,為解決空氣污染,深圳多年來堅持優化産業和能源結構,堅決淘汰落後産能,科學制定行業減排路線圖,大力治理重點行業污染。深圳的灰霾天數和PM2.5數值呈現不斷下降趨勢,空氣質量領先全國大多數城市,來特區的人都會對一抹“深圳藍”留下深刻印象。 挑戰之二:産業結構如何優化確保“魚和熊掌”兼得? 深圳市市長許勤説,深圳大氣污染治理工作能取得較好成績,最重要的是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驅動作用,堅定不移地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産業升級。2009年以來,深圳先後出臺互聯網、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産業規劃和政策,大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2013年,深圳經濟發展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20.5%,超過5000億元,佔GDP比重超過1/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首次突破五成,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許勤説,深圳始終堅持實行最嚴格的産業準入標準,推動綠色生産、綠色製造、綠色消費,不斷增強經濟的技術含量、知識含量和綠色含量,這是深圳治理大氣污染的治本之策。近幾年,深圳淘汰和轉型低端企業超過1萬家,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等16大重污染行業基本退出深圳,“城市裏很難看到一根冒煙的煙囪”。 鐵腕治污是深圳的另一做法。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副主任李水生説,深圳重污染産業主要集中在火力發電、印染等行業。為此,深圳在2010年完成了全部11臺燃油電廠“油改氣”改造工程,每年PM2.5減排435噸。2011年7月深圳在全國率先出臺政策將全市列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累計淘汰和改造了1000多臺高污染鍋爐。 深圳曾經是全國最大的傢具出口基地,2008年産值高達850億元。傢具生産使用油漆,不僅居民投訴,也是VOCS(揮發性有機物)及PM2.5的重要來源。為此,深圳痛下決心搬遷500多家大中型傢具企業,關停112條無牌、無證涂裝生産線。 此外,深圳機動車保有量超過300萬輛,是當地主要的大氣污染源。為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深圳2013年以來財政補貼7億元淘汰更新黃標車10萬輛。 挑戰之三:“獨角戲”與社會大舞臺如何平衡? 深圳的大氣污染治理並不是政府唱“獨角戲”,而是綜合運用多种經濟手段,充分調動市場和社會的積極性,形成各界共同參與的治理大舞臺。 一是“先行先試”碳交易,邁出用市場機制促進低碳發展的第一步。2013年6月,深圳成為我國首家正式啟動碳交易試點的城市;深圳發行了我國第一個碳債券,以理財産品的形式吸引社會資金關注並投向綠色産業;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場是全國首個總成交額突破億元大關的碳市場。 截至2014年7月1日,深圳635家首批納入管控的企業中631家如期完成碳排放履約,其中,621家製造業企業與2010年相比,工業增加值增長29%,而碳排放總量下降11.7%。 其次,切實推廣基於市場化運作的合同能源管理機制。深圳企業利用“合同能源管理”進行節能改造,不僅可申請專門的節能貼息,且能獲得多項稅收優惠。同時,深圳率先將合同能源管理引入公共機構節能,在當地起到巨大的示範推廣意義。 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深圳市公共機構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對既有建築完成節能改造的面積達到700萬平方米,年節電7600萬度,相當於減少標準煤934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3萬噸。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黃曉鋒説,深圳的經驗説明大氣污染可防可治,關鍵是要做到經濟“綠化”、鐵腕治污和市場驅動。而這當中,最為關鍵的是堅持不懈地發揮創新驅動作用,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