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記者李延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5日表示,央行實施全面降準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因時制宜的政策操作,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未來貨幣政策將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照鬆緊適度的原則,進行相應操作。 全面降準是否意味著強刺激? 陸磊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此次降準是根據基礎貨幣投放的結構性變化進行相應安排,同時考慮到節日因素。“我國春節前後,現金投放量比較大,每年會出現大規模的資金缺口。在外匯佔款情況發生逆轉的情況下,僅靠公開市場操作難以彌補缺口。” 時隔三年實施全面降準,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不能把此次降準理解為通道型降準,更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我國貨幣政策在穩定存量、優化結構方面一直有所作為,此次只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延續性操作。”陸磊表示,任何國家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都會根據宏觀經濟主要指標狀況進行相應操作。我國經濟由原來的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按照逆週期的經濟調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為結構調整爭取時間和空間,避免流動性緊張,導致經濟和市場出現過度的短期波動。“未來的貨幣政策會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照鬆緊適度的原則,進行相應操作。” 此次降準的一大特點是採取普降和定向降準相結合的方式。對此陸磊表示,此次降準特別注重了加大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幫扶力度、加大結構性注入,凸顯了調結構的政策意圖。 “我國PPI連續34個月負增長,意味著實體經濟中製造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壓力大。實施結構性降準,主要目的是將金融資源引導到實體經濟當中最需要的領域。” 企業融資成本是否下降? 去年央行兩次實施定向降準、一次降息,今年又啟動全面降準,這些政策的實施效果如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陸磊表示,央行研究結果顯示,從去年二季度到四季度,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實體經濟總體融資成本在降低。 陸磊指出,目前社會關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經濟週期的客觀反映,企業在穩健貨幣政策週期獲得的資金成本肯定要比在寬鬆期高一些,這是供求關係決定的。 他同時強調,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融資成本一定存在天然的差異,這不僅僅是中國特有現象,即使在成熟的發達經濟體,企業的資金獲得也或多或少的存在成本差異。 “緩解企業融資難題,不僅要從政策面入手,在改革層面,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發展多層次金融市場和多元化金融産品。” 釋放流動性是否進入實體經濟? 降準釋放的流動性會去往哪?會不會流向股市和房地産市場?對此,陸磊表示,“對於貨幣政策的調整,金融市場的反映通常快於實體經濟,傳導到實體經濟會有一定時滯,不會短期內就有明顯效果,但並不意味著最後資源只會配置到金融市場上,在金融體系空轉。” 陸磊強調,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除了金融政策外,在産業政策方面,應該打造經濟增長點,形成有競爭力的産業,重塑實體經濟的競爭力,才能引導金融資源不斷流向實體經濟。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