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批改革再升級:講效率、求透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07 15:33 來源: 一財網
【字體: 打印本頁

隨著簡政放權的深入,審批改革逐步進入監管和“打補丁”階段。2月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改革政府投資管理方式和轉變職能,便利投資創業、規範市場秩序。

會議認為,建立部門和地方協同聯動的投資項目審批監管制度,是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重要舉措,可使政府管理更加規範高效,防止隨意性和權力尋租,更好服務和方便群眾,對促進投資、帶動創業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結合基層調研案例,對審批權力尋租、審批效率低下等問題提出了批評。他要求要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實施項目審批限時辦結、建設進度信息在線備案、監管結果年度報告制度。

守好一畝三分地

6日的會議確定,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加快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橫向聯通發展改革、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部門,縱向貫通各級政府,推進網上受理、辦理、監管“一條龍”服務,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我前幾天聽説,一個項目壓在某個部門沒批下來,可這個部門跟這個項目壓根沒多大關係!”總理説,“投資項目要抓緊時間按類別劃分清楚,沒關係的部門就別‘摻和’了!一會兒説時間不夠、人手不夠,一會兒又什麼事都要‘摻和’,沒關係也要進,這些問題都要一清到底!”

這是中國政府網專2月6日專門撰文《李克強斥繁瑣審批:上面“多頭多腦”,下面就會“昏頭昏腦”》披露的現場會議細節。該文還對外透露了李克強總理在會場上的其他一些講話內容。

李克強強調,當前,各部門首先要把自己的事辦好,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説:“我到地方調研時感到,現在有些審批,上面‘多頭多腦’,下面就會‘昏頭昏腦’。地方同志根本不知道為什麼這些部門也要審批,都被搞‘暈’了!”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審批權力的下放要注意層次性,除了給市場放權,給社會放權之外,還有從中央下放到地方,這個也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的。“權力都集中在中央,損害了地方的積極性,很難做到結合地方的實際因地制宜,放到地方監管部門去監管可能效果更好。”

為此,6日會議提出要合理劃分權限。在取消或下放審批核準事項的同時,儘快下放規劃、用地、環評等審批權限。按照方便辦事、就近服務原則,合理確定下放層級,提高承接和監管能力,確保接得住、管得好。

此外,會議還提出要重點圍繞開工建設和竣工投産環節,依據法律法規和發展規劃、産業政策、技術和準入標準等開展全過程監管。建立統一代碼制度,在項目受理時自動生成唯一代碼。實施項目審批限時辦結、建設進度信息在線備案、監管結果年度報告制度。

對於審批拖遝的問題,李克強突出強調,要在文件中加上“審批限時辦結”的相關規定。

“什麼項目需要多長時間都要列清楚,使之成為各地規章的‘硬性要求’!”總理説,“不符合規定就打回去,符合規定就抓緊通過,別拖著。要讓市場主體清楚自己的成本預期!”

協同監管防尋租

作為最易滋生腐敗現象的領域之一,如何將審批權關進制度的籠子一直是市場最為關心的話題。

李克強説,到基層調研時,各方反映問題突出的,是目前在投資創業過程中,前置審批太多、時間太長。“想加快速度?也行,走‘綠色通道’!但要打通‘私人關係’,或者乾脆要加錢!”講到這裡,李克強明顯加重了語氣,“我就不明白,多交點錢走‘綠色通道’,就能保證符合標準了?這是權力尋租啊!”

他強調,改革政府投資管理方式和轉變職能,需要建立一個協同監管的“機制”,不僅要保證各項前置審批合理、合法,更要確保監管到位,不産生漏洞。

此外,6日的會議還對監管提出了新的措施,會議要求加強在線監測、項目稽察等監督執法和信息公開,設立“異常信用記錄”和“黑名單”,為守信者開設服務快速通道,對失信者採取聯合懲戒措施。用“制度+技術”更好鞏固簡政放權成果,更大釋放改革紅利。

馬懷德對本報稱,過去過度依賴行政審批這樣一種單一的手段,現在單一的手段管理向多元的、替代性的措施發展。審批取消了,可以要求企業或單位進行信息公示,披露信息。不一定都要事先審批,而是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那這種監管措施很多,比如信息披露公開、事後的評估備案、第三方評估,這些都是行政許可審批的替代性措施,這些都不是政府實施的,但是起到了監管作用。這些都可以檢驗或者説評價政府監管的效果。

在會上,李克強説,文件“寫”得不錯,但怎麼“做”更關鍵。便利投資創業、規範市場秩序,既簡化流程,又激發市場活力;既穩當前,更利長遠。

“改革最關鍵的,就是通過完善體制機制,把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真正理順。”總理説。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