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正在走出産業衰退循環怪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10 10:5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瀋陽2月10日電(記者 陳夢陽、王炳坤)剛剛過去的一年,遼東灣畔的“油城”盤錦預計地區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增長7%、3%和12%,高於遼寧省平均水平,主要指標走在全省前列。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快速下滑的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來之不易。這一切,要歸功於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近十年來持續不斷的轉型努力。

作為老工業基地,遼寧省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裏為國家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而同時,不少以資源立市的“煤城”“油城”卻因資源逐步枯竭、産業結構單一而陷入困境。

2001年被確定為國內首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市的阜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煤電之城”的頭銜給阜新市帶來過榮光,也帶來了痛苦。轉型之前,阜新城市人口的55%以上為煤電系統職工和家屬。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煤電工業産值、增加值一直超過全市工業總量的70%。

隨著煤炭資源的逐步萎縮,“九五”期間阜新市經濟增長率為2.1%,低於全國平均水平6.2個百分點,其中2000年經濟增長速度僅為0.2%,是遼寧省唯一一個市本級和七個縣區全部由省補貼的城市。2000年,全市下崗失業人員15.6萬人,佔全市職工總數的36.7%,城鎮登記失業率7%以上。

和阜新一樣,遼寧省的盤錦市、撫順市以及北票市、葫蘆島市楊家杖子開發區、南票區、遼陽市弓長嶺區等市、區先後被列入國家重點支持的資源枯竭型城市。

資源不再“可靠”,轉型的唯一齣路,就是尋找替代産業,實現産業結構多元化。

46歲的阜新華廈液壓氣動設備製造廠廠長董立華新年最大的願望是,能早日擁有一條機械化全流程生産線,讓目前的産能翻一番。1994年從當地一家集體企業下崗的她,從雇傭一個工人,自己背著産品挨家挨戶上門推銷起步,一直幹到如今擁有4000平方米廠房、20多名工人,年産值超過20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

董立華的創業史,伴隨著阜新市液壓産業集群的發展壯大。如今,正在打造“中國液壓之都”的阜新液壓産業集群已入駐400多戶企業,年産量達到200萬台,石油液壓開採設備市場覆蓋率達到79%,多項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被確定為國家液壓裝備高新技術産業化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産業基地、遼寧省示範産業集群,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200.3億元。

在阜新,和液壓産業同時發展壯大的還有皮革加工、新型鑄造、氟化工、板材傢具製造、新型材料以及煤化工、現代農業、新能源等産業。阜新市委政研室主任董彥超認為,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十幾年的轉型實踐,帶給阜新經濟最大的變化,就是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産業結構。2014年,阜新市預計地區生産總值626億元,是轉型前的2000年的近十倍。“煤企一感冒,全市都打噴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董彥超説。

和阜新一樣,多元化的産業結構,讓盤錦這座因“遼河油田”而生的城市,實現了脫胎換骨。2014年,盤錦市石化及精細化工、石油天然氣裝備製造、塑料新材料和海洋工程與船舶修造四大工業,接續替代産業實現銷售收入1908億元,石化及精細化工産業集群,率先成為遼寧省首個超千億元産業集群。非油氣産業增加值佔全市經濟比重超過80%,而曾幾何時,油氣採掘業佔盤錦全市經濟比重高達70%以上,十幾年的時間,油與非油産業比重實現了逆轉。

轉型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結構的變化,更帶來了人們觀念上的更新。雖然位於遼河入海口處,但盤錦這座城市多年來卻是“靠海不見海、不知海、不用海”,“轉身向海”發展海洋經濟,成為盤錦城市轉型的一個重要內容。

剛剛過去的2014年,盤錦市有10個5萬噸級以上泊位主體完工,港口吞吐量突破3000萬噸,晉陞為區域性重要港口。

2015年,盤錦市政府定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港口吞吐能力達到5000萬噸。“盤錦要從‘遼河時代’走向‘海洋時代’,徹底擺脫對單一資源的依賴。”盤錦市市長高科説。

責任編輯: 王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