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自古以來就是西部地區重要的商埠城市,商業基礎較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直轄後,重慶市的商貿流通行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如今,重慶已培育出數個在西南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商圈,以及一大批服務城鄉的商貿服務企業。 來自重慶市商委的數據顯示,2014年,重慶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96.2億元,增長13%,商品銷售總額16641.17億元,增長16.5%,其中,重慶市億元市場達到208個,其中百億市場15個,重慶市百億商貿企業達8家,其中半數規模超過300億元。 不難看出,一個依託本地、影響整個西部地區的“購物之都”雛形,正在重慶慢慢浮現。重慶靠什麼打造“購物之都”這塊金字招牌?建設進度如何?在建設過程中又探索出哪些經驗,遇到哪些困難? 近日,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三級體系”為購物之都奠基 建設“購物之都”,良好的商業環境是根基。 據了解,多中心、組團式的城市歷史佈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決定了重慶商圈解放碑、觀音橋、南坪、楊家坪、沙坪壩“五足鼎立”的格局。雖然五大商圈內部發展日新月異,但相互間基本是“各顧各”,鮮有統籌協調。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大商圈之間惡性競爭、特色難顯、業態同質等問題日漸暴露。如何從頂層設計開始,統籌過去各自為政的商圈格局,打造重慶市商圈體系,推動“一盤棋”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近年來,重慶市正在按照層次分明、結構合理、佈局科學、功能互補的要求,努力構建以中央商務區為龍頭,區縣核心商圈為骨幹,鄉鎮商圈及社區便民商圈為支撐的‘三級商圈網絡體系’。”重慶市商委城市商業處處長胡尚全介紹,這意味著重慶“購物之都”的載體,將從過去的“單打獨鬥”轉向“體系化”。 截至目前,重慶市已經建成城市核心商圈30個(含遠郊區縣),100億級商圈9個,包括零售額達到400億元的解放碑,以及300億元的南坪、觀音橋等。據介紹,納入統計的20個核心商圈去年共實現零售額2837億元,佔重慶市社零比重56%,這意味著重慶市過半的消費在商圈實現。 “去同質化”效果明顯 近年來主城各大核心商圈結合自身特色,掀起一股提檔升級的浪潮。 渝中區解放碑中央商務區實施“熱水瓶換膽”工程,一方面進行調整提升,另一方面引進大量高檔次的國際頂級品牌開設專賣店,將一些品牌、産品檔次不符合其定位的商家調整出去,保障整個區域向時尚高端發展。 江北區觀音橋商圈實施再提升工程,打造以太陽谷、超大型新華書城、百腦匯等為龍頭的500萬平方米“一心四片”商圈核心區,商圈核心面積將由1.5平方公里擴張至3平方公里。 “過去重慶所有商圈都佈局有新世紀、重百等類似的綜合性商場,這導致在各個商圈的購物體驗基本相同。但近年來感覺明顯不一樣了,如買表、包包等奢侈品通常是到解放碑,買年輕時尚的衣服則主要逛觀音橋,各個商圈的特色越來越明顯。”正如重慶白領劉女士所言,當前,重慶各大商圈“去同質化”發展效果明顯,也進一步提升了“購物之都”的建設品質。 創新讓購物之都“更時尚” 重慶要打造“購物之都”,也必須緊跟消費需求的腳步,不斷創新購物渠道和模式。 2014年,重慶市加快建設了寸灘電子商務示範園、綦江區清華同方、萬州區三聯科技等一批電子商務産業園,同時培育了京東創盟、世紀購網上商城等一批電商企業,截至目前,重慶市批發、零售、餐飲和住宿業等1萬多家規上企業中,已有68.7%的企業成功“觸網”。 據統計,2014年,重慶市銷售額實現10億元以上的電商企業超過10家,預計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500億元。這當中,“跨境購”已成為重慶打造“購物之都”的又一重量級砝碼。 2014年10月,重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式開門迎客,世紀Show、進口汽車館、進口珠寶館等紛紛入駐,截至目前,該中心經營商品已經突破3萬種,商品展示交易額已達1.38億美元。同年,該中心還將O2O線下延展平臺開進了解放碑。 2014年底“移動跨境購——重慶城”平臺的正式上線,更是將重慶跨境購物帶入了移動電商時代。該平臺與海關合作,市民只需在手機安裝APP,便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海淘”。 “重慶要打造購物之都,在商業功能的完善創新之餘,還應該進一步樹立起‘區域性商業時尚中心’形象。”重慶工商大學教授梁雲建議,在完善消費、貿易等基礎功能的同時,重慶應該通過大力引進國際國內頂級品牌、舉辦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時尚發佈活動等手段,進一步強化品牌集聚、信息集散、價格形成等商業中心功能,從而引領時尚潮流。(記者 陽炆杉)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