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藍天白雲、漫天繁星——能源重化工基地返鄉見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24 19:3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太原2月24日電(記者 梁曉飛)大年初五晚上,不經意抬頭,猛地看到了久違的漫天繁星。夜空中清晰的獵戶星座,和白天見到的藍天白雲,一同成為這次回鄉過年的難忘色彩。

記者家鄉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郊區,産業結構畸重畸黑,煤、焦、冶、電佔工業比重近九成,超過山西省的平均水平,是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典型縮影。

儘管身處農村,但對星空的回憶主要停留在小學。近些年,村子周邊擴建了一座火電廠,建起了十余家電石廠、水泥廠、焦化廠,數十根煙囪林立。一些村民腰包鼓起來的同時,臟了河水,遮了星星,甚至連月光也變了顏色。

記得中學寫作文描寫月亮時,曾用“橘紅色”形容,結果被語文老師善意地糾正。但皎潔如水的月光真的不見了。地理老師的解釋更加合理:由於大氣污染,波長短的藍光容易被懸浮物吸收或散射,從而使月光發紅。

其實,變化在回鄉的路上就開始了。

靠近309國道的一條公路上,過去臭氣熏天、粉塵瀰漫的多家電石廠全部“啞火”,一家太陽能光伏企業拔地而起。一位電石廠負責人説,這裡的小廠子大都設備陳舊,高耗能、高污染,還不賺錢。去年省裏淘汰落後産能,電石爐都拆了,現在正謀劃著上新項目。

村口通往煤場的一條“煤路”上,往年過了大年初三,等待卸煤的車隊就能排上數裏地。今年路過時,半小時只見一輛運煤車,電廠的煙囪超過一半“歇工”。儘管煤炭、電力需求雙雙不足,能源經濟遭遇“寒冬”,但老百姓迎來了期盼已久的藍天白雲。

環境的改善,折射出政績觀念的轉變。當地政府提供的一串數據顯示,藍天白雲、漫天繁星的背後,捨棄的是190多萬噸的落後産能、25億元的工業産值、近億元的財政收入、4個百分點的GDP增速……

轉變不易,維持更難。特別是引導群眾“綠”中添“富”,尤為迫切。從電石廠轉到光伏企業上班的“80後”村民張小勇説,每個月工資不僅沒降,還漲了數百元,但新企業對技術的要求更高了。

“周圍的廠礦企業都在議論轉型,咱們也要跟上新形勢。希望能有更多接受培訓、學技術的機會。”張小勇説。

責任編輯: 劉紅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