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 互利共贏—"一帶一路"戰略藍圖越發清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27 07:2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開欄的話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一系列務實合作結出了早期的果實,古老的絲綢之路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

    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今天的“一帶一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薪火相傳,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等各方面正在尋求和實現互聯互通。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帶您走進“一帶一路”建設現場,感受“一帶一路”大戰略和新圖景。

    山間回蕩聲聲駝鈴,大漠飄飛裊裊孤煙。歷史的長調仍在迴響,“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宏偉藍圖越發清晰。

    廣西提出將加快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建設;山東提出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合作;江西省出臺33條措施和意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規劃即將正式出臺,相關內容也成為此前地方兩會熱議的焦點,各地紛紛依託區位優勢,尋求同周邊國家合作的發展空間,謀劃構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格局。

    2015年,“一帶一路”戰略將進入實質性的推進和貫徹落實階段。共建“一帶一路”,將深刻地改變中國,也將激發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潛力,實現互利共贏。

    內與外:

    從吸引目光到目光向外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實現對外投資1160億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資再投資,對外投資規模大致在1400億美元左右,約比我國利用外資高出200億美元。這意味著,2014年我國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

    “這是一個重大轉折,意味著我國開放型經濟已經發展到較高水平。隨著我國後工業化發展階段的到來,經濟發展到了需要統籌內外部經濟協調、大規模走出去的新階段。在以往加大能源投資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我國基礎設施、製造業‘走出去’範圍,是符合産業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他指出,我國周邊一些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初期,橋、路等基礎設施的技術水平相對落後,中國通過技術和服務輸出幫助相關國家進行經濟建設,“完全有能力助力他們的經濟成長,同時也能分享到他們改革發展的紅利”。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看來,建設“一帶一路”也是互幫互助、取長補短的過程,“不僅是中國通過技術裝備優勢幫助他國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也是我國學習提升的好機會,譬如一些國家環保産業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將有充分的合作空間”。

    廣與深:

    涵蓋基建、區域一體化等重大議題

    作為關係我國未來發展且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全局性構想,“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提出一年多來,已有50多個國家積極響應,充分説明了其重要性和影響力。

    一年多來,各個層面的資本輸出和企業“走出去”戰略已經啟動。除了對外投資審批流程大大簡化,高層領導人甘當“推銷員”,高鐵、能源、基建等領域的國內企業更加速了海外投資的步伐,金融“輸血”力度不斷加大,僅工商銀行“一帶一路”境外項目貸款就達109億美元。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宏大系統工程,從目前各地傳遞出的連接國際大通道的實際需要看,“一帶一路”已輻射全國大部分地區。國家行政學院信息技術部主任丁文鋒表示:“目前來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成為突破口,發揮基礎性作用和示範效應。重點方向是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重點經貿産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若干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依託重點港口城市,共同打造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就區域而言,西北、西南和沿海港口城市的地位會尤顯重要。”

    侯永志認為,在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為突破口的同時,“一帶一路”建設還要注重産業合作、暢通投資貿易、拓寬金融合作、促進人文交流,共同推動生態環保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據此分析,除基建之外,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文化、環境等多個重大議題都可能包含在即將推出的“一帶一路”規劃中。

    先與後:

    基礎設施優先“走出去”

    從“一帶一路”涉及的我國周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看,這些經濟體情況各異。“我國需要與各個經濟體充分溝通、交流和協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目前來看,絕大多數國家是相當歡迎的,但還需要做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有主有次,堅持重點推進,以點帶面,力求取得實效。”牛犁指出。

    在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看來,距我國相對較近的國家可以優先推進,政局穩定、與我國保持長期友好關係的國家也可以優先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相對較弱的國家也要優先推進,“只有基礎設施相對完備了,相關製造業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基礎設施是基礎。”他建議,要在一些國家優先做出良好示範,從而吸引更多的項目和資金加入。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資源稟賦各有特點,現代化所處的“代際”各不相同。“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與風俗習慣,積極尋求彼此的文化認同;還要了解所在國家的經濟發展需求,提供適合他們國情和發展階段的産品與服務;同時要著力培養我國自己的民族品牌,絕不能把劣質、污染等問題帶出去。”侯永志説。

    丁文鋒強調,要統籌兼顧、系統推進,國際上,要處理好“一帶一路”平臺機制與現有其他平臺機制的關係;國內則需要理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部委間要合理分工、協同合作,同時避免各省區市建設方案定位重合、項目重復等現象,整合國內資源,為與沿線國家開展務實合作提供可靠的對接平臺。(記者 溫源)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