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 王博 白瀛)為什麼如今鄉鎮衛生院設施齊備,病人還是要往大醫院跑?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郭玉芬認為,老百姓需要的不只是大醫院的高端設備,更是優質的醫療人才。甘肅省正在探索對多點執業醫師進行合理的經濟補償,提高醫生“沉下去”的積極性。 履職第三年,作為一名曾經的醫務工作者、如今的醫療系統行政管理人員,郭玉芬的目光始終緊盯醫改進程。 郭玉芬説,自2009年新一輪醫改實施以來,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平性顯著提高,醫療機構軟硬體設施明顯改善,“但老百姓感受不明顯,仍然覺得看病難、看病貴。這是因為醫療資源需求與資源分佈嚴重脫節。” “越是到基層,群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和盼望就越迫切。”郭玉芬説,現階段我國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主要集中在大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人才普遍緊缺,特別是高級專家與大醫院之間差距十分明顯,基層群眾為了追逐優質醫療資源也不得不集中到大醫院就醫,不少地區都出現了“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的狀況。 在甘肅省,正在試點探索醫師多點執業。通過提高體現多點執業醫師勞務價值的診療費、手術費、護理費等方式,對多點執業醫師進行合理的經濟補償,實現“以醫養醫”,在公立大型醫療衛生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建立起固定、有序、緊密的多點執業聯絡,幫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人才、提升服務能力,使群眾在基層享受到大醫院的專家服務,實現“醫生流動服務、病人本地就醫”的目標。 郭玉芬建議,在此基礎上,應當放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人才、經營自主權,改善基層醫務人員待遇,“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應該有更高的勞動報酬。”從長遠看,合理的薪酬杠桿,才是撬動優質醫療人才下沉的“長久之計”。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