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新華社記者 劉良恒、王麗、劉景洋、張麗娜、胡星、方列)6日上午,江西代表團代表談到,2014年,江西狠抓反腐倡廉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全線飄紅。在此參加審議的習近平總書記説:“可見,反腐並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利於經濟發展持續健康。” 兩會代表委員認為,反腐不僅不是經濟發展的對立面,反而擠掉了“消費泡沫”,釋放了真正的內需,優化了發展環境,使市場機制、創新驅動進一步凸顯。同時,也要警惕“為官不為”等不良苗頭稀釋“反腐紅利”。 反腐釋放“消費紅利” 高端消費“接地氣” 茅臺酒,因中央八項規定而改變。 據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提供的數據,2015年1月1日至3月6日,茅臺集團已經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茅臺酒銷售91.57億元,銷量增長38%,銷售額增長32.6%。 袁仁國代表説,白酒行業泡沫被擠掉後,茅臺積極尋求轉型,轉型至商務消費、個體消費等,效益持續增長。 五星酒店降星、高檔餐飲關門、高檔白酒降價……在八項規定的“風暴”下,曾寄生於“三公”消費的高端酒類、餐飲、酒店、旅遊等行業一度下滑,出現了“反腐影響經濟繁榮”的聲音。而一些代表委員則認為,這正是消費市場良性轉折,高端消費接地氣時代已經到來。 “隱軒”,杭州西湖邊一個高檔會所,普通遊客曾經望而卻步,而今年春節卻遊客如織,這裡已變成平民茶樓。西湖景區內陸續被關停了半年多的30多個高檔經營場所,近來陸續重新開放,面向大眾消費。 “在經營上‘去暴利化’,包裝上‘去奢侈化’,走上一條回歸本真的‘平民之路’,才是更有生命力的生存選擇。”全國人大代表、秦希燕聯合律師事務所主任秦希燕説。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3.6%,2013年降至9%,但2014年這一增速又回升到9.7%。過去三年中,高端餐飲業增速經歷了從高到低、再從低到高的變化過程;而限額以下的大眾餐飲業,增長率接近15%。 代表委員提出,一些人只看到“腐敗經濟”的虛假繁榮,“崽花爺錢不心疼”,養成大手大腳花公家錢的惡習,卻忽視了腐敗毒瘤對經濟可持續發展造成的巨大阻力;只看到腐敗助推下局部經濟領域泛起的泡沫,卻忽視了經濟長遠健康發展所需要的公正廉潔社會環境。 彭博社一項調查顯示,17位世界經濟學家預測,中國政府的反腐將在2020年使國內生産總值提高0.1至0.5個百分點。隨著賄賂對商業的拖累不斷得到緩解,按美元的現價計算,這個數字可能相當於獲得高達700億美元的紅利,相當於斯裏蘭卡的經濟規模。 反腐壓縮尋租空間 放權提升市場活力 全國政協常委、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説:“腐敗有很多種形式,一種是工程建設方面的腐敗,比如靠賄賂官員拿到的工程項目,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質量很差。另外一種是經濟腐敗,比如賤賣國家資産和國家資源,導致國庫收入減少,國家可以用來搞建設、改善民生的資金不足。很顯然,這些情況都不利於經濟發展。” “尋租的空間小了,創新的空間才會大。”全國人大代表朝克認為,反腐壓縮了“腐敗經濟”的生存空間,斬斷了政商之間不正當利益的輸送渠道。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政風、官風逐漸煥然一新,不斷為經濟發展輸送“新鮮氧氣”,也激活了創新因子。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李稻葵説,反腐對於企業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一個項目要上馬,過去要拿錢去打點各個部門,不僅抬高了建設成本,還讓企業家把本可以花在研發産品、改進設計、增加質量等方面的精力,花在喝酒、請客、送禮上,影響企業投資和運營的效率。 “當政府部門紮緊了管權限權的制度圍欄,企業就能夠把主要精力放在改革創新上。”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包鋼集團總經理李春龍深有感觸地説,“行政審批規範化之後,一系列工作都在網絡上公開進行,不僅給企業節約了時間成本,更是直接省了錢,不用千辛萬苦找關係走後門。” 他認為,附著于權力的各種腐敗對經濟發展有致命傷害,事實一再證明,一個地方貪腐越厲害,公平競爭環境就會受到嚴重破壞,經濟就很難激發活力,老百姓的利益受損也最大。 在被中央定義為“系統性、塌方式腐敗”的山西,經濟發展形勢備受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令狐安6日在山西團全體會議上説:“眼下,正是各類資本到山西投資的最好機會,逐步肅清的腐敗和逐步改善的風氣,令山西的投資環境改善,誰先投資,誰先得利。” 林毅夫委員表示,經濟發展需要好的環境。如果能把反腐做到位,消除權力尋租的弊病,經濟發展質量、健康程度甚至發展速度,都會更好。 “為官不為”出現苗頭 警惕懶政稀釋“反腐紅利” 在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透露,去年投資完成率總體上達到86.8%,但個別領域重大工程投資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國建設用地供應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 “個別領域重大工程推不動,已供土地使用率不到50%,這種狀況是多年來少有的。”湖南省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會長傅學儉説。 一些代表委員指出,隨著反腐力度加大,有的幹部禮不收了、飯不吃了、紅包不收了,但該做的事也不做了,該協調的也不協調了,以所謂表面“乾淨”掩蓋實質“不為”;有的幹部認為改革有風險,幹事難免犯錯,不幹事才不會違規,害怕主動作為“攤上事兒”,從而産生了畏懼心理,於是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 秦希燕代表認為,黨員幹部懶政、惰政、不願擔當對經濟發展的危害更大。如果黨員幹部不作為,不願擔當,投資上不去,項目推不動,産業培育不起來,反腐釋放的紅利就只是“紙面紅利”,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代表委員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對“為官不為”給予了高度關注。報告中説,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狠抓貫徹落實,創造性開展工作。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對實績突出的,要大力褒獎;對工作不力的,要約談誡勉;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 “首先是懲治‘為官不為’,但關鍵還是要激勵‘為官有為’,各級政府要科學選人用人,為想幹事、敢幹事的黨員幹部提供發揮空間,甚至可以給予他們一些不違背原則的試錯機會。”秦希燕代表建議。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