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展營造公平有序法治環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9 07:1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新挑戰。如何在挑戰中尋找新機遇,形成新常態下的新動力,推動經濟社會保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良好勢頭,是經濟層面必須破解的發展動力問題,也是國家治理層面必須統籌謀劃的制度建設問題。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構建起讓創造熱情競相迸發、創新動力充分涌流的制度環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為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人大廣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要積極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營造公平有序的經濟發展法治環境”,深刻揭示出法治環境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發展需要動力,動力源自活力。蘊藏在億萬人民和廣闊市場中的智慧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把鼓勵創造的平臺搭起來,把公平競爭的環境營造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就會被點燃。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全面深化改革離不開全面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將為推動改革、促進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支撐。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凸顯我們黨對市場經濟本質規律的深刻把握,對深化改革主攻方向的準確判斷。回顧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我們正是在實踐摸索中不斷破除阻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障礙,用改革的方法給市場鬆綁,使社會生産力不斷得以解放和發展。同時,通過一系列改革構建起來的産權制度、交易規則、競爭規範等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反過來也為激發市場活力、鼓勵創新創造、維護公平競爭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改革和法治,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共同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特徵。法治環境的好壞,決定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土壤。目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的主要障礙,除了對傳統發展方式的慣性依賴短期難以徹底消除之外,還與市場競爭活力被束縛壓抑有很大關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力度,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原則,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凸顯改革的市場導向,彰顯法治的價值取向。

    簡政放權,主體是政府,主角是幹部。作為掌握公共權力的黨政機關和黨員幹部,其法治意識強不強,依法行政、依規辦事的行動到不到位,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信心。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各級黨政機關和每一位領導幹部、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要增強法治觀念、法律意識,堅持有法必依,善於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讓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對法治的信仰和遵守才能蔚然成風,人人受益的良好制度環境才能得到有效維護,使每一個承載著夢想的幼苗在制度呵護下自由生長、盡情綻放,聚合成市場經濟百花園中萬紫千紅、爭奇鬥艷的蓬勃生機。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要求,也是不斷鞏固改革成果、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按照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總體安排,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在法治軌道上深化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為經濟發展著力營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環境,中國經濟必將在轉型升級的新階段續寫“直挂雲帆濟滄海”的新傳奇。

責任編輯: 王驍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