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仇逸、魏夢佳)針對當前職業教育吸引力不強的現實,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表示,要儘快通過政策引導、就業推動等途徑,使職業教育擺脫低人一等的尷尬,為國家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現在教育領域重學術、輕技術的現象依然明顯,似乎大家都要小學、初中、高中、上大學,才是人才培養的經典模式,只有學習不好的孩子才上職業學校。”全國人大代表、臺盟上海市委秘書長李碧影説,“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缺乏連續性,很多東西中職教了高職再教、學科交叉重復。職業教育畢業生的就業環境也相對不盡如人意,我進行過調研,很多畢業生簽的是臨時就業合同。”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章義和表示:我國教育體系中有不同類別和性質的職業教育,如職高、技校、高職、大專、應用型大學、成人教育機構等,還有職業培訓學校,在辦學標準、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育目標、招生政策等方面,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目前還很混亂,亟須厘清。 “我國職業教育通道設計存在斷層,職業教育學生讀大學本科、成為碩士生、博士生的路徑非常狹窄,也導致生源相對較差。”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學院副院長陳晶瑩説。 代表委員們表示,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新常態下,更應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我國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議將教育經費的增量傾向性地投入職業教育,補上短板。”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長胡衛表示。 “要整合資源,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設定職業教育合理規模,規範招生流程,擴大自主招生。”章義和委員表示,“要確立職業導向,堅持教育本質,建立具有權威性、科學性的國家專業教學標準,改變職業教育發展的混亂局面。”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龐麗娟建議,要引導全社會改變對職業教育觀念及認識,更重要的是政府切實突破現有的勞動、人事和就業制度,在薪酬、晉陞制度上根據人的能力素養、業績貢獻來衡量。同時,在制度設計上,要打開職業教育學生的上升通道,比如允許他們考公務員等。 龐麗娟説:“我們要讓社會、家長、學校特別是學生的觀念都要從‘學歷本位’轉向‘能力本位’,給中職、高職的學生多一些出口和機會,這樣才能為我國新形勢下各領域創新發展提供所需要的各類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李斌建議,一方面增強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包括提供實訓基地等;另一方面,提高技術工人的薪酬待遇,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