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以醫養醫·改善醫患關係·推進多點執業
——代表委員建議“三箭齊發”破解醫院改革難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1 17:2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張非非、李錚)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繼續深入推進醫藥衛生改革,打造健康中國。

醫務人員是醫改的主力軍,如何讓醫務人員更積極地投身醫改,是醫改取得成敗的關鍵環節。多位來自醫療界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議,從提高醫療技術服務價格、改善醫患關係、推進醫師多點執業等多方面入手,調動醫務人員參與醫改的積極性,讓醫務人員在改革中受益,以更好地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

用“以醫養醫”取代“以藥養醫”提高醫療技術服務價格讓醫生收入拿得合理

一些全國政協委員反映,目前醫療技術服務收費價格偏低問題仍然存在,比如大醫院做一個胃和十二指腸手術,一般由一名專家帶領六七名醫生、麻醉師、護士上臺,得做5個小時手術,手術收費是2千多元,如果按照每名醫務人員小時工資計算,遠遠低於星級酒店做兩小時按摩的收費,治病如此,護理也同樣,大醫院一天的護理費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也無法體現醫護人員的真實勞動,以至醫院康復中心按次收費的服務價格遠比人們做一次足浴的價格低。

如果從培養醫生的投入來看,國家、社會和家庭培養一名醫學大學生有多麼不容易,花費的成本有多高?醫生從本科、碩士、博士畢業到成為一名成熟的醫生,沒有十年八載根本是不可能,更何況一名教授。而在醫療過程中,從醫生所承擔的風險、他所擁有的技術、他所付出的勞動等多方面來看,現行的醫療服務收費價格的確不能與之成正比,無法體現醫務人員的綜合技術價值,這也包括醫院多學科專家會診、對疑難重症的診斷、救治等,價格體系還都沒有理順。

那麼患者高額醫療付費都去了哪?受訪的多位代表、委員告訴記者,除了藥品和檢查,現在許多進口高值醫用耗材價格畸高,一個心臟支架、一顆再植牙齒動輒上萬元,而一個美國進口的人工關節,用在中國患者身上的售價遠遠高於美國,這種扭曲的價格在進口醫用設備、耗材領域比比皆是。

全國政協委員、瀋陽何氏眼科醫院院長何偉説,説到底,老百姓覺得看病貴,但是大家的錢沒有花在治病上,而是花在藥費、檢查檢測費上了,“以藥養醫”不應再繼續下去,而應該代之以“以醫(術)養醫”,合理調整和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的診療、護理、手術等項目價格,降低藥品、檢查、高值醫用耗材的價格,使醫療機構通過提供優質服務獲得合理補償,使醫生的付出得到合理的回報,通過合理控費讓老百姓看病盡可能少花錢,這是醫改的核心。

改善醫患關係,落實分級診療是關鍵

近年來,醫患關係變得日益緊張,傷醫、殺醫、辱醫等惡性事件頻發,廣大醫務工作者在日復一日緊張、繁重的醫療工作的同時,精神和身體承受著雙重擠壓。

何偉委員認為,醫療服務的特性是信息不對稱、高度專業化,有了信任,大夫給杯白水,病人也會好三分;沒了信任,即使好藥,效果也未必好。從根本上看,是目前我們醫療制度中最基本的補償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瓦解了醫患信任,導致醫患失和。

長期以來,患者看病難的同時,醫生負擔也很重。在全國許多公立大醫院,天天上演著專家門診一號難求,候診大廳長隊如蛇的火爆場面,醫生出診時,顧不上吃飯,不敢多喝水,就怕上廁所;有些外科醫生,常常從早上7點到晚上12點鐘在手術臺上下不來。

全國政協委員尚紅説:“醫生負擔太重,希望更好地推進分級診療,使真正疑難重症患者分流到城市大醫院,把小病、輕病留在基層醫院。”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徐英輝説,患者排了半天隊,看病只有三分鐘,大醫院負擔過重,醫患間缺溝通是醫療糾紛頻發的原因之一。“試想一個醫生每天要給五六十個病人看病,沒有足夠時間和病人溝通,這樣的情況下,醫患關係怎麼可能好?”

一些代表、委員建議,通過有效的改革措施,使分級診療落到實處,把醫生從這種現狀下拯救出來,是改善醫患關係的第一步。

其次,社會輿論和患者應對醫生多一些理解,現在許多醫院一年到頭全天候開診,有危重病人時,醫生隨叫隨到,但是在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需要的同時,醫務人員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犧牲,正當人們享受節日歡聚時醫生卻在手術臺上工作,絕大多數醫生表現出對生命高度負責的精神,醫者神聖,醫生對患者全心全意地付出,值得全社會的尊重,不應該因為極端個別現象而對醫務人員全盤否定。

穩妥推行醫師多點執業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在談到衛生計生事業改革時指出,將加快推進醫師多點執業,一年來多點執業有何進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醫科大學盛京醫院院長郭啟勇説,目前針對多點執業出臺了完善管理辦法的大醫院在全國還不多見,多點執業需要醫改相關配套措施跟上,分級診療如果真正落實,使得大醫院不再像現在這樣人滿為患,多點執業的時機才會真正成熟,而目前醫院自己的診療工作都忙不過來,專家更是分身乏術,再讓醫生去民營醫院兼職拿高薪不太現實,這件事急不得。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能夠實行多點執業的,絕大部分還是退休醫生,而更多在職醫生坦言自己寧願私下“走穴”,也不願意申請多點執業。郭啟勇代表説,“目前來説作為公立大醫院,我們支持有序的、有管理的醫生多點執業,受制於人事關係、社會保險、醫療責任等因素,眼下無序的、自由的多點執業很難實行。”

受訪代表、委員普遍認為,實行多點執業需要相關配套措施儘快跟上。包括人事制度改革,要解決醫生從單位人變成社會人的問題,還要解決醫生原來單位與多點執業單位之間責、權、利問題、人才培養成本如何攤派問題、原單位與執業單位工作量如何分擔等諸多難題;其次是實行多點執業後醫療保障和藥物保障問題,如基層的輔助設施不足,骨幹醫生下去則無法發揮作用,相關的技術準入提高,基本藥物配置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第三是物價政策問題,多點執業的支付標準能否統一,醫生付出同樣的勞動,各級醫院如何實現同質同價;最後還有多點執業單位工資制定和支付問題,責任監管問題以及財政補償問題等。

責任編輯: 馬路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