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破難題·治痛點
——代表委員熱議民生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1 19:1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從住房到就業,從教育到醫療,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並軌”到保衛“舌尖上的安全”……過去一年,一系列加強和改善民生的有力舉措溫暖人心。未來如何更好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更多增進人民福祉,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進行熱烈而廣泛的討論。

加大投入,補齊民生短板

一邊是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一邊是民生支出不斷增加。看似矛盾,卻深刻反映了政府對加大民生保障的堅定態度。

“‘緊不能緊百姓,減不能減民生’。”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頗有感慨地説,“儘管我們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但黨和政府竭誠盡力。”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4年,財政用於民生的比例高達70%以上。2015年,城鄉居民養老金標準由55元提高到70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於支付村醫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在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看來,過去民生領域留下了頗多“欠賬”。隨著民生投入的持續增加,一些“短板”正在補齊。

“更多投入,意味著社保、醫療、特困扶助、保障房等方面將覆蓋更多百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江門市市長鄧偉根表示,政府公共財政就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多次深入基層調研的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儋州市政協主席鄧澤永説:“財力應進一步向農村傾斜,讓農村孩子能上好學,讓農民兄弟能過好日子。對於進城務工農民,也要為他們提供廉租房或保障房,讓他們在城市住有所居。”

全國人大代表、泰山市中心醫院院長劉君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農村。他説,村醫每個月收入不到1000元,卻要給千位村民看病。增加經費支付村醫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將幫助8億農民獲得更為便利和優質的醫療服務。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全國人大代表、潮州市市長盧淳傑表示,政府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新常態下,將在穩增長的同時,努力提供更多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為困難特例兜住底,實現普惠政策全覆蓋。

改革攻堅,破解民生難題

收入差距過大、看病難看病貴、教育不公等問題,可謂民生領域多年難啃的“硬骨頭”。相關改革進行多年,獲得諸多有益探索,但是與公眾期待仍有一定差距。特別是當改革進入深水區,如何調整好利益關係,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獲得更多實惠,考驗政府的智慧和勇氣。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劉新國坦言,以教育改革為例,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問題大多比較複雜。“比如隨遷子女就近上學問題涉及到2億多人,不是僅靠教育系統能夠解決的,需要多部門、跨省份、跨區域協調配合。”

努力行進在路上的,還有醫療改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説:“醫改進行到今天,在提高醫保水平、降低藥品價格、緩解看病難等方面,讓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不過在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上,還需要進行更多探索。”

全國政協委員、瀋陽軍區總醫院副院長韓雅玲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三甲醫院主治醫生掛號費3元,護士一級護理每天收費9.9元,這樣的收費標準難以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等,期待通過這些改革更好地理順醫患關係、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如果説民生是利益保障,那麼改革則是利益調整。教改醫改如此,收入分配改革更是如此。從央企高管到地方國企高管薪酬改革,從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到收入向基層工作人員傾斜,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正在向百姓釋放更多紅利。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全國人大代表、民盟貴州省委副主委盧雲輝説:“必須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降低行業收入差距,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讓人民群眾勞有所得、多勞多得,從而化解社會矛盾、激發奮鬥動力。”

鐵腕治理,化解民生痛點

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是當前面臨緊迫、反映突出的民生痛點。從立法、執法、監管等多方面下重拳、出重擊,才能讓百姓感到安全、安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據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原副部長牛盾介紹,2014年我國未發生重大農産品質量安全事件,蔬菜、畜禽和水産品合格率分別為96.3%、99.2%和93.6%。我國農産品合格率總體保持在較高水平,但總是有企業不按規則辦。

作為食品企業負責人,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龍大食品集團董事長宮明傑表示,食品安全,企業要有責任意識,政府監管也要加強,重要的是從源頭上治理。“現在的水質破壞、土壤污染,農藥殘余等,已經嚴重威脅到食品安全。政府必須出手進行鐵腕治理。”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嶽陽市屈原管理區鳳凰村村委會主任楊莉對此體會很深。她説:“我從小在洞庭湖邊長大。前幾年,小型造紙廠遍佈湖區,非法捕撈、非法挖沙和水質污染問題讓人非常心痛。‘800裏洞庭’水面萎縮到只有300平方公里。這幾年,政府痛下決心,關閉了100多家造紙廠,水質初步得到好轉。”

民生之痛,也是政府之患。要採取更堅決措施,全過程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對環境污染要鐵腕治理……政府工作報告的承諾擲地有聲。實施“史上最嚴”環保法、全面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計劃、開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密集實施的新政彰透出更大決心。

正如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學林所言,認識上越來越重視、方法上越來越科學、措施上越來越具體、抓手越來越強硬,解決民生之患定會越來越有力。(記者 姜琳、李延霞、于文靜、丁文傑、趙葉蘋、高亢)

責任編輯: 馬路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