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王博、白瀛)作為人類文明的瑰寶,敦煌文化的保護傳承一直為國內外所關注。全國人大代表、酒泉市委書記馬光明建議在敦煌設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對其特色鮮明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 敦煌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作為古絲綢之路支撐點、中西方文明結合點、世界四大文化體系交匯點和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坐標的地位得到廣泛認同,被譽為“人類的敦煌”。 馬光明介紹,近年來,甘肅省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原則,建立敦煌文化資源數據庫,做好文化資源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創新和開發利用。對徵集到的180余條線索,如敦煌沙療、敦煌服飾、敦煌木雕畫、敦煌壁畫故事等,抽調文化骨幹、退休文化工作者等組成普查隊伍展開非遺資源普查,建立了比較完備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檔案。敦煌還積極申報各級名錄,現已確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53項。 馬光明説,敦煌地區傳統文化歷史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併為社會廣泛認同;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豐富,分佈較為集中,且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和鮮明的區域特色、民族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産所依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生態環境良好;當地群眾的文化認同與參與保護的自覺性較高,已經具備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申報條件。因此,建議國家有關部委支持敦煌設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力爭使敦煌進入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行列,推動敦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整體性保護。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