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 關於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各位代表: 受國務院委託,現將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去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認真執行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批准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紮實做好各方面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在新常態下保持總體平穩。計劃執行情況總體是好的。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 一是經濟增速平穩。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實施擴大消費的綜合性政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信息、養老健康等服務消費快速發展。有效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啟動實施生態環保、清潔能源、農業水利等重大工程,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5.3%,民間投資佔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比重提高到64.1%。積極發揮出口的支撐作用,著力穩定出口、增加進口,以美元計價的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3.4%,在國際市場的份額繼續提升。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1.2%、48.5%和0.3%。國內生産總值達到63.6萬億元,增長7.4%。 二是就業形勢穩定。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以改革促就業,以增長帶就業,以政策保就業,突出抓好大學生就業創業、城鎮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9%。 三是價格水平漲幅較低。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和反壟斷執法,查處價格違法案件2.5萬件,實施經濟處罰44.7億元。清理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合理收費,減輕企業負擔超過400億元。 四是財政金融等風險總體可控。加強和規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開展存量債務的清理甄別,推行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強化風險評估預警。以産能過剩行業、地方政府性債務、民間借貸、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為重點,加強風險監測、評估和排查,防止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根據房地産市場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完善住房金融政策,優化金融服務。 (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激發市場活力。深入推進行政審批、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改革,加快教育、醫藥衛生等領域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一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以投資和生産經營領域為重點,又取消和下放246項行政審批事項,提前完成減少1/3行政審批事項的目標任務。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1293萬戶。 二是財稅金融改革積極推進。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制定實施。營改增試點範圍擴大到鐵路運輸、郵政、電信等行業,煤炭資源稅由從量計徵改為從價計徵。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制定出臺。存款利率上浮區間擴大、期限檔次簡化。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拓寬,雙向波動彈性增強。有序放開金融機構市場準入,5家民營銀行獲准籌建。滬港通試點正式啟動。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結算規模增大。 三是投資體制改革實現新突破。項目核準制度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再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國家部門層面核準項目兩年累計減少76%。外商投資項目由全面核準改為普遍備案和有限核準相結合,實行備案管理的超過95%。除敏感國家、敏感地區、敏感行業外,境外投資項目全部取消核準改為網上備案,核準項目佔比不到2%。精簡審批事項規範仲介服務實行企業投資項目網上並聯核準制度的工作方案出臺。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制定實施。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推進。 四是價格改革力度加大。放開了700多种醫保目錄內低價藥品、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電信業務資費等50項商品或服務價格。鐵路貨物運價改為政府指導價、實行上限管理,國鐵貨物統一運價再次提高。國內航線旅客運輸基準票價由政府審批改為由航空公司按照政府制定的定價規則自行確定。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啟動。在深圳市和內蒙古西部電網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推行居民生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調整了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價格。 五是國有企業改革探索推進。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意見出臺。中央企業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設規範董事會等改革試點推出。國有企業兼併重組繼續推進。 六是社會領域改革有序展開。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指導意見出臺並在中央和國家機關率先實施。信用體系建設規劃頒布實施,部門間信用信息共享和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進一步健全。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順利出臺。大部分省份建立了醫療保險省內異地就醫結算系統,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覆蓋50%以上的縣(市)。 七是對外開放展現新局面。“一帶一路”戰略開始實施,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推進,沿邊和內陸開放繼續擴大。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取得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利用外資質量提升、結構優化,非金融類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196億美元,增長1.7%,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比重提升到55.4%。著力推進國際産能合作與中國裝備“走出去”,鐵路、電力、通信、能源等“走出去”項目取得積極成果,非金融類境外直接投資1029億美元,增長14.1%。雙向投資並駕齊驅格局初步形成。 (三)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加強政策引導,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是自主創新有新突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2.09%,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佔全社會支出的比例超過76%。“天河二號”、超級雜交水稻、“嫦娥”工程、衛星應用、載人深潛等重大創新成果世人矚目。生物、智慧製造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支線客機、移動互聯網、寬帶網絡設備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産業化瓶頸,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迅速,微創新、眾創等創新創業模式蓬勃興起。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3%,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個百分點。 二是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深入展開。重點産業佈局調整和産業轉移步伐加快。化解産能過剩有序展開,年初確定的15個重點行業淘汰落後産能任務完成,産能盲目擴張得到遏制。煤炭行業脫困取得階段性成效。 三是服務業增長保持良好勢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出臺。第三産業(服務業)增加值30.7萬億元,增長8.1%,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達到48.2%,超過第二産業5.6個百分點。 四是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雙雙突破11萬公里。新增7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又有近3000萬個家庭實現光纖到戶。水電總裝機突破3億千瓦,頁巖氣、煤層氣和深海油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規劃建設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開工建設57項。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京津冀等地6000萬群眾喝上了長江水。 (四)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邁出新的步伐。 一是農業農村發展態勢良好。繼續加大“三農”投入,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農村承包耕地流轉比例達到30%左右。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實施意見、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制定完成。糧食總産量達到6.07億噸,實現“十一連增”。肉蛋奶、果蔬魚等農副産品生産穩定。解決6600多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農村危房266萬戶,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32萬人。 二是新型城鎮化積極穩妥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及戶籍制度改革、“三個1億人”實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出臺實施,包括2個省和62個城市(鎮)的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啟動,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優化調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4.7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預計為36.7%。 三是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三大戰略”佈局加快展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有關規劃編制完成,各領域務實合作有序展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功能定位和規劃綱要確定,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産業升級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積極推進。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頒布實施。西部大開發新開工重點工程33項、總投資8353億元,西部地區鼓勵類産業目錄發佈實施。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出臺,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取得階段性成果。中部地區“三基地、一樞紐”建設深入推進,“兩橫兩縱”空間發展格局得到優化。東部地區經濟轉型加快,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特別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加大。 (五)加大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力度,節能減排取得“十二五”以來最大進展。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轉方式、調結構重要抓手,政策累積效應進一步顯現。 一是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實行能耗強度和總量“雙控”,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上升到11.2%,提高1.1個百分點,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和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4.8%和6.2%,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4%、2.47%、2.9%和6.7%。“十二五”節能減排指標完成情況趕上時間進度。 二是生態環保取得積極進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邁出新步伐,重點流域污染治理、非電行業脫硝示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等重大工程積極推進,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日益完善。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加快推進。城市污水處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0.15%和90.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63.5立方米,下降5.6%。濕地、森林、草原、生物多樣性豐富區域等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力度加大,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資源保護、重點防護林體系等生態建設繼續展開,完成造林面積602.7萬公頃。 三是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深入開展。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發佈,提出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2030年達到20%左右的目標。低碳省區和城市、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深入開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穩步推進。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注重保基本、兜底線、建機制,在財政支出壓力大的情況下,堅持盡力而為,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 一是居民收入繼續增加。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繼續深化,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連續10年提高,增收措施與就業政策形成了惠民合力。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8%。城鄉居民收入比13年來首次降至3倍以下。 二是社會保障安全網越織越密。各類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分別達到3.66億人、4.77億人。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使1.43億老人受益。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全力開展魯甸、景谷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搶險救援,災後恢復重建有序推進。 三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紮實推進。中央預算內投資、企業債券融資和信貸資金對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基本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11萬套,新開工740萬套。 四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繼續改善,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預計分別達到92.6%和86.5%,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比例繼續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開始建立。“單獨兩孩”政策普遍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盲村”覆蓋任務基本完成。國內旅遊人數36.1億人次,增長10.7%,出境旅遊首次突破1億人次。健康與養老服務重大工程啟動實施,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26張。體育産業、體育消費加快發展,新增體育場地6.7萬個。殘疾人康復和托養服務體系繼續加強,專為殘疾人服務設施數預計達到3867個。 從計劃指標運行情況看,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國際收支平衡、就業等總量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一些反映經濟結構和質量的指標進一步改善,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類指標繼續向好,資源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類指標完成情況較好,計劃指標的完成情況總體是好的。 17個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計劃目標。其中,新增建設用地和新增建設佔用農用地2個指標預計值超過年初確定的計劃目標,主要原因:一是雲南魯甸震後恢復重建過程中,依法先行使用部分新增建設用地,這部分土地將按規定補辦相關手續。二是在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等工作過程中,先行使用部分新增建設用地建設農民安置房,進行土地復墾後再實現建設用地的佔補平衡。 40個預期性指標運行情況總體符合或好于預期,但部分指標運行值與預期值存在差距。需要説明的是,預期性指標的計劃目標不是預測值,而是國家期望的發展目標,體現政策導向,實際運行結果可能高於預期目標,也可能低於預期目標。部分指標運行值與預期目標存在差距,有多種情況。一是一些指標本身帶有限高性質,實際運行結果適當低於預期目標也是正常的,比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指標。二是為體現宏觀調控政策取向,有些指標會定得比預測值稍高一些,比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等指標,實際運行結果與預期目標會有一定差距。三是一些指標低於預期有特殊因素,比如第三次經濟普查後經濟總量增加,使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略低於預期目標。四是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等不可控因素影響,導致一些指標的實際值低於預期目標,比如由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導致以美元計價的進出口總額增速低於預期目標。 總之,在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紛繁複雜、國內發展新問題新挑戰持續顯現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的成就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值得充分肯定、倍加珍惜。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世界政治、經濟、地緣等各種因素相互交織,全球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中,總體延續緩慢復蘇態勢。國內長期積累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和“三期疊加”的影響依然存在,經濟運行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對穩增長具有關鍵作用的投資增速持續回落,消費需求難有大的提升,外需難有明顯起色,新老增長點青黃不接。二是部分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持續下降,通縮預期上升,資金、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漲,信貸資金向實體經濟傳導不暢,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未根本緩解,企業利潤明顯下滑,影響企業對未來市場的信心,對就業和居民收入的滯後影響不容忽視。三是傳統産業産能過剩且新興領域有效供給不足。化解産能過剩任務艱巨,去産能化過程中社會壓力增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準入限制較多,一些需求較旺的領域國內有效供給能力明顯不足。四是改革攻堅消除隱形壁壘、突破利益藩籬的難度加大。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深水區,深化改革涉及的矛盾、觸及的利益更加複雜。有的改革方案質量有待提高,部分改革舉措落地情況不盡如人意。五是一些領域潛在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房地産市場調整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市場呈現分化態勢,一些企業出現信用違約,銀行不良貸款增加,經濟風險逐漸暴露。此外,農業、外貿、社會、民生、生態環保、安全生産等領域也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面對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一定保持清醒頭腦,增強危機意識和底線思維,認真應對,努力解決。 二、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政策取向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2015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的重點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確保增長、就業、物價不出現大的波動,確保金融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進”的重點放在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上,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按照上述要求,並與“十二五”目標相銜接,提出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國內生産總值預期增長7%左右。主要考慮:這一速度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反映現階段經濟增長潛力,契合市場預期,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同時,根據近幾年經濟增長、結構變動與就業增加之間的關係,7%左右的經濟增長,能夠帶動1000萬人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實際工作中,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努力爭取更好的結果。 ——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預期3%左右。主要考慮: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低位徘徊,國內重要商品供給充裕,部分工業領域産能過剩和需求疲弱的矛盾相互交織,價格總水平將延續偏弱走勢,同時為價格改革預留了空間。 ——經濟提質增效取得新進展。促進創新的體制機制逐步健全,研發投入穩步增加。戰略性新興産業、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繼續提高,傳統産業加快改造升級。新型城鎮化積極推進,區域發展協同性增強。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和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2%、2%、3%和5%左右。 ——民生福祉繼續增加。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人以上。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完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覆蓋面繼續擴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教育、衛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推進。人口自然增長率6.5‰以內。 ——國際收支狀況保持基本平衡。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左右,一般貿易、服務貿易比重提高,利用外資規模大體穩定,對外直接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實現上述目標,做好2015年經濟工作,必須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繼續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強宏觀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擬安排全國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約2.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12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5000億元。此外,安排地方政府適當發行專項債券。政策重點:一是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落實普遍性降費。將營改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領域。落實好小微企業稅收減免政策。二是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向“三農”、民生、環保等領域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傾斜,加強對“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等支持。堅持厲行節約,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三是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加大國庫現金管理操作力度,盤活用好國庫存量資金。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2%左右,實際執行中可根據需要略高一些。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加強定向調控、監管協調、預期管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政策重點:一是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綜合運用數量型、價格型調控手段,引導金融機構降低貸款利率,促進市場Ⅳ利率處於合理水平。二是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中西部地區以及企業兼併重組的信貸支持。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施策,加大對企業債務重組支持力度。三是有效防控和化解金融風險。加強對房地産、地方政府性債務、影子銀行、互保聯保等領域和交叉性金融産品的監管,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四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擴大金融機構負債産品市場化定價範圍,完善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框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政策間協同聯動形成合力。堅持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並重,把産業政策和競爭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作用,加強消費、投資、産業、價格、區域、土地、環保等政策手段的協調配合。一是落實進一步擴大消費充分發揮消費基礎作用的政策措施,促進居民收入合理增長,培育壯大消費熱點,優化消費環境。二是健全政府公共投資體系,優化政府投資使用方向和方式,加強預算內投資與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債券、基金、保險等資金的協調配合,吸引和帶動社會投資。三是著眼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更加注重普惠激勵、清除障礙、加強監管,強化産業佈局和規劃引導,加強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建立健全産能評價和退出機制,完善有利於現代産業體系發展的體制機制。四是加快推進價格改革,大幅縮小政府定價範圍,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作用,通過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探索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推行差別價格和階梯價格政策,強化價格行為監管和反壟斷執法,促進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五是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突出分類指導,縮小政策單元,提高政策精準性,完善區域互動和對口支援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區域協調發展。六是強化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創新政策體制,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繼續實行更加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更加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七是規範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強化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加大對節能環保領域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三、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今年要著力抓好8方面工作。 (一)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著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進一步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一是多點支撐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期增長13%。第一,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出臺實施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配套措施。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再提高10%。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資制度。執行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聯動機制,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第二,加快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大力促進養老家政健康、信息、旅遊休閒、綠色、住房、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消費,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健身、健康、醫療等服務機構,加快推進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和“寬帶鄉村”工程。第三,完善消費環境。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加大聯合懲戒力度。建立健全消費品質量監管、追溯、召回制度,強化網購商品質量安全監管。完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堅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開展教育、醫療、旅遊等價格專項檢查,發揮12358價格舉報管理信息系統作用,依法查處價格壟斷案件和價格欺詐等行為。 二是著力保持投資平穩增長。2015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預期增長15%。第一,多管齊下擴大有效投資。統籌各類財政性建設資金,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確保完成“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建設,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包括:中西部鐵路和公路、內河航道等重大交通工程,信息、電力、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清潔能源及油氣礦産資源保障工程,水利、高標準農田等農業工程,科技創新和結構升級工程,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網等民生工程,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工程。這些項目著眼于補短板、調結構、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第二,創新機制激活社會投資。優化財政資金支持方式,對屬於競爭性領域的産業,可由直接支持具體項目改為設立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積極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産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創新政府投資方式,通過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等方式,撬動民間投資參與重點建設。第三,充分發揮預算內投資的帶動作用。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4776億元,繼續向農業水利、中西部鐵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建設、民生、老少邊窮等領域和地區傾斜,減少“點多面廣量大單項資金少”的補助項目,不再安排競爭性領域一般項目。強化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 (二)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狠抓已出臺改革方案的細化和落實,加強實施過程中的協調配合,確保改革措施落地。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加快建立健全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再推出一批激活市場、釋放活力的改革舉措,使改革新紅利轉化為發展新動能。 一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推進制定完善發展規劃、投資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礦産資源、經濟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時把改革成果通過立法形式鞏固下來。健全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核和集體討論決定機制。建立行政審批、行政處罰等裁量權基準制度。大力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制約。 二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大幅精簡前置審批,清理規範仲介服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公佈省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更加注重改革措施的上下聯動、橫向協調。 三是深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出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改革和健全企業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有序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和規範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股。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試點。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進一步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放寬準入領域,鼓勵引導更多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産業、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 四是推動財稅體制改革。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門除涉密信息外都要公開預算決算。改革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徵範圍,推動環境保護稅立法、稅收徵管法修訂。深化礦産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 五是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加快發展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的中小金融機構,積極推進新設民營銀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推進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探索設立人民幣海外合作基金。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規範發展。研究推出巨災保險、信貸保險等新險種,支持農業保險向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 六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大力推進項目核準制度改革,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確保2015年底前實現項目核準網上並聯辦理,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完善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相關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放寬社會資本市場準入,制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出臺政府投資條例。 七是加快推進價格改革。修訂政府定價目錄,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放開煙葉收購價格、部分鐵路運價、部分郵政業務資費和專業服務收費,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務收費定價權。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實現非居民用天然氣存量與增量價格並軌,逐步放開非居民用氣價格。完善節能環保價格政策。全面實行居民階梯價格制度。制定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各種規定和做法的意見,著力打破各種形式的市場分割和地區封鎖。 八是穩步推進農村和土地制度改革。審慎開展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體産權制度等改革試點。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健全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開展水權確權登記試點,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林區、農墾、種業等改革。 同時,還要推進教育、科技、文化、醫藥衛生、社會管理、生態文明等方面的體制改革。 (三)深入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有效發揮出口的支撐作用,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一是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培育出口品牌和境外營銷網絡。完善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外貿綜合服務業等新型外貿模式。發揮優惠出口買方信貸作用,帶動裝備、技術、標準對外輸出。完善服務貿易促進政策,擴大服務貿易出口,加大服務外包支持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政策,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重要零部件等進口。 二是促進利用外資再上新水平。修訂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複製推廣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驗,穩步推動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重點擴大服務業和一般製造業開放,開展金融領域開放試點、外債管理模式創新。積極探索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善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制度。2015年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預期1200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三是提高對外投資效率和質量。加快構建對外投資金融服務體系,拓寬外匯儲備運用渠道,加強金融、信息、法律、領事保護等服務。抓住關鍵性、標誌性工程建設,繼續推動境外鐵路、港口、公路、核電項目,深化能源資源合作,擴展裝備製造、新興産業、生態環保合作,加快産能、裝備“走出去”。2015年非金融類境外直接投資預期1130億美元,增長10%左右。 四是強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構建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加快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力爭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建設亞太自貿區,推進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價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擠壓和補貼“黃線”、資源環境“紅燈”約束,已經成為今後一個時期農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出一條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2015年糧食總産量穩定在5.5億噸以上。 一是創新完善農業支持政策。保持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三農”比重不下降,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健全耕地保護、糧食主産區利益等補償機制,做好適度規模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其他新型經營主體補貼試點。繼續執行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推進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完善重要農産品臨時收儲政策和進出口管理。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加強地方政府糧食儲備體系建設。 二是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加快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和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新建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重點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幹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支持1000億斤糧食倉容設施建設。加強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爭取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積極推進西部地區和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農村公路建設,改造農村危房366萬戶,統籌搞好農房抗震改造。 三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完善産業組織方式和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力度。統籌糧棉油糖蔬菜等生産基地建設,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畜禽水産養殖。鼓勵主産區糧食就地轉化加工。支持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建設。加強漁政建設。 (五)以創新引領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新産品、新模式、新業態、新産業,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産業向中高端邁進。 一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5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預期達到2.2%。優化整合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啟動實施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完善股權激勵政策,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增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全面落實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擴大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規模。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再部署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重大工程和國家創新平臺。 二是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發展信息經濟,促進信息産業與傳統産業深度融合。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支持雲計算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培育人工智慧産業,實施生物醫藥、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大數據、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網絡、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等重大創新工程。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設立國家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三是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實施“中國製造2025”,出臺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著力突破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等重點領域核心技術,推進産業化。統籌實施核電、水電、大型煤炭和煤電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産能過剩行業調整優化,加大落後産能淘汰力度,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加強企業技術改造。繼續推進煤炭行業脫困。 四是提升服務業支撐作用。落實好服務業價格、財稅、土地等政策以及帶薪休假等制度,深化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出臺生産性服務業統計分類,制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政策意見。大力發展工業設計、融資租賃等生産性服務業,積極培育發展研發設計、系統集成、知識産權、檢驗檢測等高技術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完善移動支付基礎設施與可信交易服務,促進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和快遞業發展。加快構建全國農産品流通骨幹網。實施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及三年行動計劃,開展現代物流業創新發展城市試點和國家級物流園區示範,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 五是增加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有效供給。加快鐵路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鐵路建設,推動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有序發展。抓好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建設,加大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瓶頸路段擴容改造力度。加強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推進北京新機場等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煤、電輸送通道和油氣管網建設,積極發展水電,安全發展核電,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加大天然氣開發利用力度,提高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六)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培育壯大新的增長極和支撐帶,全面提升區域協調協同發展水平。 一是紮實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推進落實“一帶一路”建設2015年度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支持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産業升級轉移等領域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加大體制改革力度,強化創新驅動,選擇有條件的地區和領域開展試點示範,積極穩妥推進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制定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加快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有序開工黃金水道治理、沿江碼頭口岸等重大項目,建設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和共建産業園區。 二是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細化實化新形勢下西部大開發政策措施,擴大沿邊和內陸地區對外開放。出臺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落實好近期支持東北振興的重大政策舉措。編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新十年規劃,加快中部地區綜合交通網絡和樞紐建設。支持東部地區率先轉型升級的制度創新。有序推進新區建設發展。繼續開展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完善綜合配套政策體系,建立健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三是繼續支持特殊類型地區加快發展。支持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紮實開展對口支援。加快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推進城區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制訂支持革命老區發展建設的指導意見和規劃。繼續推進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 四是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落實推進“三個1億人”城鎮化實施方案,重點解決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等問題。統籌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規範多元可持續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行政管理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優化調整城鎮化佈局,編制跨省區城市群規劃,推動重點地區城市群協調發展。加快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防洪防澇設施建設。堅決治理污染、擁堵等城市病。進一步推動市縣“多規合一”改革試點。2015年全國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預期分別達到55.77%和37.9%。 (七)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低碳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堅持源頭預防、過程監管、後果嚴懲,更加注重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 一是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出臺實施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研究制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抓好生態補償示範區、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開展重要水源地、重點流域和跨流域生態補償試點。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加強沿海灘塗保護與開發管理。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和能效信貸、綠色信貸,探索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 二是嚴控能源消費總量和消耗強度。堅持節能減排預警調控,強化能源消耗強度控制,加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嚴格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對霧霾嚴重地區、節能形勢嚴峻地區和産能過剩行業嚴控高耗能項目,並實行煤炭減量或等量替代。繼續組織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和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工程,大力推進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 三是強化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深入落實“大氣十條”,實施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強化重點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和重點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成品油質量升級。加大黃標車淘汰力度。加強風沙源、水土流失、石漠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草原、農田生態保護。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退牧還草工程和重大林業生態工程,新增退耕還林還草66.7萬公頃,造林600萬公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推進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 四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施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深化低碳發展試點示範。深入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建設性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會議。 (八)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與增強社會活力、經濟動力結合起來,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有效供給。 一是精準發力做好就業工作。落實完善促進就業創業政策,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推動落實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強化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妥善解決兼併重組、化解産能過剩、淘汰落後産能過程中的職工安置問題,落實和完善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政策。 二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制訂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總體方案,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個人繳費水平同時由每人每年90元提高到120元。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和臨時救助制度,加強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完善城鄉居民低保制度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提高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建立健全重特大自然災害災後恢復重建機制。 三是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繼續開展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快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加快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加強特殊教育、學前教育、繼續教育和民族地區各類教育。鼓勵社會辦學。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計劃招生700萬人,研究生招生79.7萬人。在全國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完善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措施,推進覆蓋城鄉的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從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農村地區新增資金全部用於支付村醫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珍貴文化和自然遺産保護,加快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等公共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改革發展。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穩步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新興旅遊業態發展。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推進殘疾人康復和托養、兒童福利等設施建設。大力建設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四是創新機制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推進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鼓勵城市政府多渠道增加公租房房源,讓更多住房困難群眾早日搬入新居。基本完成國有林區棚戶區、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480萬套,新安排740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580萬套。注重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積極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加強內地與香港、澳門在經貿等領域的交流合作,2015年底前實現內地與港澳服務貿易基本自由化。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促進經濟社會繁榮穩定和民生不斷改善。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擴大和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加快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談判,推動經濟互利融合。 今年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廣泛徵求意見、集聚民智的基礎上,編制“十三五”規劃,做好“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準備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自覺接受全國人大的監督,虛心聽取全國政協的意見和建議,齊心協力,奮發有為,為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而努力奮鬥!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